中国恒大(HK03333)在停牌18个月后,终于被摘牌。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未能满足联交所复牌指引的任何要求,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中国恒大的上市地位。恒大表示不会就此事申请覆核。中国恒大的最后交易日为8月22日,预计2025年8月25日上午9点正式退市。
作为恒大系四支股票之一,中国恒大巅峰市值接近4000亿港币,如今股价停留在0.163港元,市值仅剩21亿港元。尽管股票被取消上市,股东和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仍然有效,但将不再在联交所上市及不可于联交所买卖,恒大也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主要股东许家印旗下的两家关联机构——鑫鑫、均荣,合计持股86.84亿股。此外还有三名自然人周承炎、何琦、谢红希分别持有数十万以上的股票。然而,按照恒大目前的情况,这些股票的价值几乎为零。
曾经的“宇宙房企”恒大帝国从富得流油变得只剩下空壳。当恒大全国范围内仍有约30万套房屋未交付,恒大财富还剩下约300亿元本息未能兑付,大量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倒闭时,许家印早已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并与前妻丁玉梅进行了“技术性离婚”规避债务。清盘人向许家印、丁玉梅、夏海钧等个人及相关公司起诉追讨约60亿美元的股息及酬金。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前述人士全球范围内共600亿港元资产,并要求其遵循披露资产令。即便如此,丁玉梅依旧通过5家离岸公司,以4980万英镑连购伦敦泰晤士河畔的33套豪宅。此外,丁玉梅仍被允许一个月支取两万英镑的生活费。
早在注册之初,恒大就建立了多层次的海外公司架构,通过200多家离岸公司构建复杂的资产转移网络,这种结构有助于规避监管和税收。2009-2025年期间,许家印家族通过分红、关联交易等方式转移资金478亿元,其中235亿元通过BVI公司流向境外许家印家族控制的离岸账户。2019年,许家印设立了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基金,由美国机构管理,可隔离国内债务风险,每年可领数千万元的利息。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表,当中提出的债权总额约为3500亿港元。而清盘人直接掌控的实体的资产价值总额仅为270亿港元,目前变现金额共计只有约20亿港元。债权人可能很难要回钱。
许家印的做法引发了广泛争议。一个万亿帝国短短十余年便从辉煌走向衰落。2009年11月5日,恒大在香港敲钟上市,新股发行首日股价大涨,市值突破700亿港元,成为当时香港上市的最大内地民营房企。许家印凭借此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榜单。上市后,恒大以“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在全国攻城略地,土地储备量迅速跃居行业前列。许家印的野心远不止房地产,恒大涉足足球、冰泉、文旅、健康、农牧等领域,商业版图覆盖几乎所有热门赛道。2016年,“恒大地产”更名为“中国恒大集团”,许家印甚至喊出了实现总资产3万亿元的口号。
然而,2025年恒大流动性危机爆发,恒大财富率先爆雷,恒大物业被曝占用134亿元,中国恒大股价一年内暴跌超85%。“恒大系”上市公司开启了长达500余天的停牌。2023年8月,中国恒大正式复牌,但此前披露2021和2022两个财务年度累计亏损了超8000亿元,复牌后股价跌成“仙股”。截至2024年1月再次停牌,股价仅0.16港元,总市值约21.52亿港元。伴随着恒大地产、许家印先后被调查,2024年1月,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负债达到了惊人的2.4万亿元。2025年8月12日,中国恒大宣布摘牌,距离那场盛大IPO盛会已过去15年。
经历过这些年的暴雷风暴与行业调整之后,除了恒大,越来越多曾经的行业顶流进入煎熬的还债与重组阶段。华南城、蓝光发展、金科地产、大发地产、新力控股、泰禾地产、佳源地产、碧桂园集团、世茂地产、朗诗集团等案例证明,盲目扩张、高杠杆运作的风险终将爆发。旧势力落幕,新势力诞生,无论结果如何,房地产黄金时代都将在中国商业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