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款APP充会员也不能免广告 会员权益缩水引发争议!视频平台的会员广告问题长期困扰着消费者。开通会员前,用户要么被拒之门外,要么遭受广告轰炸;即便充值成为会员,广告依然频繁出现,让人感到无奈。
近日,对芒果TV、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和哔哩哔哩五款APP进行测试发现,尽管开通了不同级别的会员,但所获得的“广告特权”大多仅限于去除“前贴片广告”。然而,暂停广告、植入广告等十几种形式的广告仍可能出现,部分甚至无法关闭。此外,手机晃动容易跳转到广告页面,手机端与电视端会员不互通也是一个问题。例如,芒果TV手机SVIP需升级为35元的“全屏会员”才能在电视端享受权益。
2025年10月,浙江省消保委检查相关工作时提到,成为会员后仍有广告、容易误点且难以退出的问题,并建议相关部门依据广告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实际测试中,各视频平台的VIP及SVIP服务与用户预期存在差距。未开通会员时,多数平台的剧集前都有近一分钟不可跳过的“前贴片广告”。开通VIP后,部分平台可免除这类广告,但并非全部。例如,爱奇艺的基础会员仍需观看前贴片广告,平台标注其“不享受广告特权”,仅提供热剧抢先看等内容权益。
实测还发现,各视频平台充值VIP后,仍会有开屏广告、片头广告和暂停广告等,部分轻微晃动手机后即跳转至广告页面。芒果TV、优酷、腾讯的VIP虽可免前贴片广告,但观看过程中仍可能出现暂停广告、植入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广告。优酷明确前贴片广告不包含内生广告、暂停广告等,这些可通过关闭或拖拽跳过,部分片源因版权方限制还会有其他广告。芒果TV提示用户可能接触通栏、弹窗、创意中插、植入等多种广告,但承诺设置显著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腾讯视频则说明会减免部分播放前贴片广告时长,但无法完全消除所有广告,部分内容因版权等原因,片头、片中、片尾可能出现包括贴片、开机广告在内的十余种广告,且部分无法关闭。
测试中还注意到,这些APP的广告来源既有平台方,也有版权方,有些会在广告中标明系剧方或者平台本身,有些则无法识别投放方。
开机广告易被误触跳转,存在“套娃式收费”现象。实测发现,五款手机端APP开屏广告多为5秒,部分平台无倒计时提示,若不小心晃动手机,易跳转至广告页面。电视端中,爱奇艺、优酷、腾讯的开机广告长达15秒,芒果TV约5秒,其中腾讯电视端开机广告无跳过按钮。此外,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电视端均存在开机广告和暂停广告,部分暂停广告会缩小正片或占用主屏幕。
视频平台充值规则复杂,“套娃式收费”现象突出,用户需持续付费才能获得较好观看体验。以具体平台为例:爱奇艺基础VIP18元/月,黄金VIP30元/月,白金VIP50元/月;芒果TV VIP22元/月,SVIP28元/月,全屏会员35元/月;腾讯视频VIP25元/月,SVIP35元/月。会员权益不仅分级,还存在设备限制。如芒果TV手机端SVIP与电视端不互通,若想在电视端跳过片头广告、享受会员权益,需从28元的SVIP升级为35元的“全屏会员”。
相关问题曾被监管部门关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视频app充值”为关键词检索,共有3481条投诉。有用户吐槽花钱仍免不了广告,手一抖就跳转,要求退钱或免广告。还有用户投诉“酷喵”,称打开就是满屏广告,主页植入广告,看剧插播广告,最后几集还要额外收费。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视频网站在设置广告时应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他认为,平台方不应以“打擦边球”的宣传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会员,同时又在观影过程中插入广告,这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其实,视频网站的会员“套路”不是这两年才集中显现。早在201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发文批评该行业乱象,指出买了视频会员还有15秒电影推荐广告、有的影片会员观看还要另付费等问题。2025年,中消协也发文指出视频会员权益描述不准确,比如成为会员仍有广告,到期自动续费且取消流程复杂。2025年,多家视频VIP会员涨价,曾因超点再付费被批“吃相难看”。
中国消费者协会称,要保障会员广告特权,先要保证广告行为合法,杜绝违法推送,还消费者一个清朗的观影空间。相关问题也早被相关部门关注。2025年4月,浙江省消保委根据会员消费体验结果约谈了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等网站,2025年11月5日就会员服务问题再度约谈上述视频网站,指出广告特权描述不清、取消自动续费操作繁琐、充值金额固定等问题。同年11月12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搜狐视频、PPTV、芒果TV、乐视7家视频网站已按期提交整改报告。
浙江消保委发现,在视频平台开通会员后仍有广告,且易误点、难退出。对此,浙江省消保委消费调查监督部主任李嘉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据广告法、民法典、《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等法规,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社会共治氛围,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