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称牛市信号弹已经打响 警惕泡沫风险!市场狂欢中,只有少数人听见了泡沫破裂的细微声响。资本永不眠,2025年初的A股市场,3300点上方的2万亿日成交量让投资者陷入集体狂欢,李大霄却发出了刺耳的警告⚠️:“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已经在初步形成之中。”
当债券市场出现50年期1.9%、30年期1.8%、10年期破1.6%的收益率水平时,这位以“地球顶”预言闻名的分析师再次敲响警钟——债市泡沫已经爆破,但这一预警几乎无人理会。
在李大霄的市场分析框架中,泡沫形成遵循着清晰的“制造-鼓吹-享受”三阶段。他在2015年4月就曾警告⚠️,“A股的历史充分证明,任何泡沫行为在扩容面前是何等脆弱,不堪一击。”十年后,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2025年初的债市泡沫被李大霄形容为“透支了两代甚至2.5代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
整个行业陷入集体误判时,风险错配和过度营销成为市场的主旋律。债券收益率低至不合理水平,却无人警惕,因为“主流观点就是认为股市不好,债市是大牛”。
市场估值数据揭示了令人不安的现实。2025年7月,李大霄曾指出:纳斯达克指数市盈率48.1倍已经高企,而A股某板块市盈率竟高达79.8倍,市净率达到9.16倍。这种估值水平意味着什么?李大霄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将整个板块当作一个股票,整体上要求90%的增长。
2015年创业板的疯狂更令人咋舌。当时创业板股息率仅为0.13%,需要769年才能回本。李大霄对此讽刺道:“由一个人来制造泡沫,而第二人来鼓吹泡沫,再带领一群人来享受泡沫。”当人们发现自己站在峰顶时,“最先鼓吹泡沫的两个人早已下山,同时撤走登山梯。”留下的只有恐慌和无路可退的投资者。
2015年6月26日,中国股市载入史册的黑色日子。股指暴跌334.91点,跌幅7.40%,创业板指跌幅近9%,2000多只股票跌停。李大霄在暴跌前就发出警告⚠️:“从上周开始的暴跌根本不是调整,而是泡沫的刺破。”他观察到,即使在利好消息下,金融板块也已经无力护盘,这是大盘牛市结束的明确信号。
十年后的2025年,类似场景再次浮现。2月24日,A股在下午2点出现猛烈跳水,尽管“只跳到3355点”,却已让“很多人吓破胆”。李大霄注意到一个危险信号:整个市场除了机构买进外,其他资金力量都在狂卖。这种小牛特征下的恐慌性抛售,正是泡沫脆弱性的体现。
面对市场狂热,李大霄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建议。2025年7月市场暴跌前,他精准提示风险,呼吁投资者“立即彻底去掉杠杆保护好自己”。他提出的防御策略包括:构建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投资组合,适当减少高风险产品配置,增加低风险产品配置,远离高估五类股票。
在李大霄看来,价值投资才是长久之道。他主张关注“真科技,而不是伪科技”,特别是“中国人被西方打压的,以龙一龙二为代表的真正的科技股”。他列举了中国真正的优势领域:“我们的特高压是全球之冠,我们的高铁是全球第一,我们的光伏是全球第一,我们的新能源是全球第一。”这些才是支撑长期价值的硬实力。
2025年4月,李大霄又提出了“不跪牛”概念,认为中国股市将“用稳定股市来支持国际经贸斗争”。他创造了“活跃牛、突破牛、奔放牛、东升牛、谦让牛、奉陪牛、自信牛”等一连串新名词,这些概念背后是对市场不同阶段特征的捕捉。
他对美股发出警告⚠️:2024年底、2025年初道指45000点左右的点位是“宇宙顶”,已经超越了地球范畴,堪称“美股历史上的估值之巅”。在李大霄看来,9倍的道指、6倍的纳指、5倍的标普可能是人类历史之巅,堪比1989年日本股市的泡沫程度。
十年轮回,2025年的债市泡沫爆破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当市场狂欢时,李大霄的声音总是孤独的——整个行业集体误判时,他成了唯一敲警钟的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押着相同的韵脚。下一次泡沫狂欢来临时,你会选择做制造者、鼓吹者、享受者,还是清醒者?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