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特朗普误判中美经贸关系特殊性 贸易战本质差异解析!美国和日欧等国已达成关税的框架协议,这是否表明特朗普关税战的成功以及这对中美磋商会有什么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与美日、美欧的经贸关系有本质不同。中美之间存在实质性的贸易关系,而美国和日本及欧洲主要国家大多处于相似的产业链上游,竞争更为激烈。例如,二战后日美之间的多轮贸易战中,日本企业通过努力将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美国则采取各种方式予以反制。
中美贸易关系本质上是互补的,如苹果手机几乎就是中美共同制品,虽然表面看贸易顺差在中国,但实际受益的是双方。这也是中方一直强调“中美唯一正确选择是合作”的基础之一。美对华贸易逆差是历史形成的,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几年前在特朗普刚开始加征关税时,就有人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关税拜物教”或“关税迷信”。
此外,日本等国与美国之间有着军事、安全上的特殊依附关系,这些国家在冷战背景下得到过美国的单向扶植。尽管今天日韩等国有政治自主的意愿,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种依附关系很难立刻改变。因此,美国对这些“盟友”更加霸道,与中美作为政治独立且相互尊重程度较高的两国互动有明显不同。
特朗普的贸易战主要是针对中国的,但他对中国似乎较为客气,气氛也逐渐融洽。有人说中国有不同于日本、欧洲等国的筹码,如稀土,但最重要的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特殊性。至于特朗普“关税战”能否成功,答案是否定的。特朗普作为一个并不成功的微观企业家出身,对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贸规则了解有限,且固执自信,处处以个人利益为准,加上对美国弊端缺乏真诚反省和有效改进措施,结果导致美国贸易赤字没有减少,反而害人害己。
特朗普打关税战的第一目的是增加联邦政府收入,但问题在于,美国的关税到底由谁买单?目前情况显示,中国的出口供应商多数不会把加征的关税消化在自己的利润之中,而是转嫁给美国进口商,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或企业买单。据美国智库测算,特朗普上一任期提高关税后,导致通胀升高和投资成本上升,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每年税费增加600多美元💵,今年则增加到1000到2000多美元💵。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对特朗普的不满日益严重,支持率屡创新低。
至于通过关税迫使企业将制造业就业岗位转移到美国,更是难上加难。美国经济结构已经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软结构”,难以回到过去。企业也很难将长周期计划押在一个“短周期”执政的总统身上。而在军事力量上,美国的实力也不足以通过军事手段强迫解决。特朗普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正是美国今天国情的真实写照。关税战这种硬碰硬的消耗战,美国可能吃不消,特朗普真应该尽快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