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调座椅压死弟弟 父母向车企索赔 法院驳回请求。在上海,一个家庭的悲剧引发了广泛关注。2023年5月1日,宗先生驾驶商务车带着妻子吴女士、5岁的女儿和不满3岁的儿子出行。车辆在路口等待红灯时,吴女士回头发现女儿把第二排座椅调得特别低,几乎贴到了地板上。她正想提醒女儿不要乱动,却看到第三排的儿子头部被姐姐的座椅压住,孩子已经失去意识,全身发紫。他们急忙将儿子送往医院,但最终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这对夫妻随后将汽车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200万元,理由是车辆存在设计缺陷且没有警示。然而,法院驳回了他们的请求,判决书中指出:“原告存在多重监护失职。”法院查明,车辆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用户手册中有明确的安全警告⚠️。法院认定的事实包括:未为两岁幼儿使用安全座椅、放任幼儿在行驶中脱离监护、长时间未关注孩子动向。
这场悲剧揭示了家长在安全意识上的严重缺失。许多家长往往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危险离自己很远,悲剧只会发生在新闻里。开车带孩子出门时,有人认为抱着孩子最安全,实际上,碰撞中产生的冲击力远超想象。临时下车买东西时,有人会把孩子锁在车内,以为开条缝就没事,但实际上车内温度可以迅速飙升到致命的程度。骑电动车时,前面站一个,后面坐一个,这样的行为同样充满风险。
这些看似微小的疏忽,累积起来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真正的爱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孩子安全的绝对重视。家长们应该改变侥幸心理,树立“一万”的思维,即考虑所有可能出事的情况,而不是寄希望于“万一”。同时,应将儿童安全座椅视为必备设备,确保孩子在车内的安全。教育孩子认识风险,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这才是真正的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