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举办。全国约70所高校带着自主研发、设计、改造的机器人参赛,展现年轻人的创意和风采。各高校团队正在优化技术算法和程序,将机器人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准备上场比拼。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小巨人”将参加单机舞蹈、田径400米和1500米的比赛。这些项目最考验机器人的平衡力和稳定性。团队负责人邱钊鹏表示,师生们对“小巨人”的关节进行了算法精调,反复调试电机机械轴、传感器等关键零件。他们给它安装了刚柔耦合关节,构建仿生躯体结构系统,帮助它呈现双臂自然垂摆、双足稳健行走等拟人化的运动姿态,还能完成花手等灵活动作。
这并非“小巨人”第一次上赛场。在今年4月举办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它以可爱萌娃的造型圈粉无数。经过数月成长,“小巨人”长高了8厘米,体重几乎没增加。邱钊鹏说,在相同步频的情况下,它迈得更远、跑得更快。为了实现灵活自如操控,团队还给“小巨人”做了轻量化升级,去除了一些冗余的支撑结构,并内嵌导热硅胶和风扇提高散热性能,保障长时间运行。“小巨人”还将在赛场上更换新造型——除了已有的科技蓝太空服,团队还为它设计了悟空、哪吒、书童等形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凌志队的师生将参加场景类赛项,开展酒店清洁服务比拼。他们的机器人身高接近1.5米,全身有23个自由度,单臂最大负载能达到5公斤,夹爪可以完成各类抓取任务。团队长期深耕矿山机器人、数字孪生、无人驾驶等领域,希望通过比赛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通用的技术,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扭动比斯兔”机器人将参加舞蹈比赛,在表演中融入了咏春拳动作。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机器人能完成侧手翻、“千手观音”卡点等动作,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192支队伍,以及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中3支中学队伍也将参赛,为运动会带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