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8时04分,山东19岁抗癌博主“梦圆”(本名梁文泊)因鼻咽癌晚期医治无效去世。这位在病痛中坚持了五年的少女,用最后一丝力气穿上婚纱拍摄遗照,并在社交平台留下感人至深的遗言,引发全网泪崩。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苦难缩影,更成为公众关注青少年癌症防治的沉重警钟。
梦圆的抗癌五年,是一段从绝望到希望的挣扎历程。2019年,15岁的她被确诊为鼻咽癌晚期,癌细胞已转移至淋巴。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由于母亲患有智力障碍,家庭仅靠种地和收废品维持生计,她一度隐瞒病情外出摆摊。化疗让她左眼失明、容貌损毁,但她始终在社交平台以笑容示人:“化疗掉头发怕什么?至少还能戴假发直播,给弟弟攒学费。” 治疗期间,素不相识的网友为她众筹超过50万元,并自发组建“守护梦圆”群。北京肿瘤医院专家指出,鼻咽癌早期症状容易与鼻炎混淆,约6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而梦圆因拖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成为了典型案例。
生命的最后阶段,梦圆留下了与婚纱和星辰的约定。2025年6月,预感时日无多的她委托网友拍摄婚纱照。照片中,她身着白纱倚靠窗台,左眼蒙着纱布,配文“最后一次任性”。8月13日,她写下遗言:“感谢所有爱我的人,是你们让我多活了五年。我不疼了,只是变成星星陪你们。”次日清晨,她平静离世,年仅19岁。其兄长在社交平台发布告别视频,画面里摆着未完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2024年,她曾以533分考入长沙某高校,却因病情反复放弃入学。网友自发点亮蜡烛,相关话题#谢谢你来过我的青春#阅读量突破2亿。
梦圆的经历揭示了被低估的青少年癌症危机。鼻咽癌全球80%的病例发生在中国,广东、广西等地高发,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数据显示,30岁以下患者占比从2015年的4.7%升至2024年的12.3%,这与EB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物暴露密切相关。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李伟强调,回吸性涕血、单侧耳鸣、颈部肿块等“小信号”,可能是癌症早期征兆。梦圆的经历暴露了基层医疗筛查的短板——她在确诊前曾多次被误诊为“重度鼻炎”。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思考如何托住坠落的年轻生命。在医疗援助方面,梦圆治疗期间,部分靶向药需自费采购,尽管医保报销70%,剩余费用仍让家庭不堪重负,专家建议扩大儿童及青少年重大疾病保险覆盖范围。在心理干预上,梦圆因容貌改变产生严重抑郁情绪,但基层心理咨询资源匮乏,北京大学医学部团队正试点“青少年癌症心理支持计划”,通过VR技术帮助患者重建社交信心。在科普传播方面,针对“癌症=绝症”的认知误区,国家卫健委将联合短视频平台推出《抗癌少年说》系列科普,用真实案例破除恐慌。
梦圆的遗物中有一本手账,记录着网友的暖心话语:“今天化疗时看到彩虹了,一定是你在微笑”“等你当我的新娘”……这些文字成为家属继续前行的力量。正如她写道:“宇宙是个圆圈,我们一定会再见。”或许,对梦圆最好的告别,是让更多“星星孩子”不再孤独地与病魔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