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各快递网点加盟商的朋友圈中频繁出现涨价通知,称自2025年8月5日凌晨起调整收费标准。这一举措背后,是快递业正在掀起的一场反内卷变革。
7月,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召开会议,明确要求将快递单票价格下限上调0.1元至1.2元,反对“内卷式”竞争。自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各家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面临处罚。多家头部快递企业反馈,8月广东省快递服务价格确实有所上调。
浙江义乌率先响应这轮涨价潮。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电商与物流网络核心,义乌在2024年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126.3亿件,比上年增长8.1%。庞大的快递量使得义乌成为快递业兵家必争之地。一名义乌通达系快递网点人员表示,自7月下旬,片区内所有快递网点都在上调成本价,发货价普遍上涨2至3毛。
随后,广东也传来风声。加盟商庞亮回忆道,自己在8月5日接到所在快递企业省区人员的通知,要求从即日起执行涨价。目前以通达系为主的各大快递品牌相继落实相关政策,涨价主要针对特价电商件,尤其是300克以内的轻克重包裹。涨价幅度由快递企业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与用户协商后自主确定,具体价格因用户寄件量、运输方式、运输距离、时效要求等因素而异。
电商商家对此轮涨价反应迅速。多位广东电商商家反映,此轮涨价幅度大多在0.2-0.5元之间,如果是克重更大的快递件,涨幅或超过1元。一位广州通达系加盟商透露,近期若想更换合作的快递品牌,将包裹订单转移至其他品牌网点的话,操作起来并不顺畅。客户若包裹份额变动过大被上级查到,不仅会被要求撤单,还可能面临数万元罚款。
眼下,商家们面临物流成本短期上涨的压力,尤其是发货量大的电商客户感受更为明显。深圳一位电商商家透露,自己日均发货量达上万单,近期合作的快递网点发货价每单涨了几毛钱,按此估算,一个月仅运费就比之前多支出十几万元。
今年上半年,快递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尤其是电商件占比极高的加盟制企业深陷“低价抢量”的恶性循环。据招商证券7月份统计的数据,2025年1-5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0.1%至788亿件,但单价同比下降8.2%至7.5元,行业呈现“量增价跌”特征。传导至链条末端,加盟商及一线快递员生存处境愈发艰难。
近年来,因行业过度依赖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严重挤压基层网点利润空间,导致网点生存压力巨大、一线从业人员收入偏低,最终造成快递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下降。福建省快递行业协会发布的公开信中指出,2025年全省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1.41%,但单价同比下降4.5%,部分区域甚至出现“8毛发全国”的极端低价,末端网点单票毛利低于0.1元的情况令人忧心。
不过,此前快递业并非没有过涨价行为,如2025年义乌曾推动快递价格上调,2023年广东个别区域尝试提价。但碍于总部考核、同行未同步跟进、客户流失等多重因素均不了了之,未形成全国性、全行业统一且持续的涨价态势。
双壹咨询公司总经理、快递行业专家龚福照分析称,此轮反内卷行动由中央定调,符合国家各行各业反内卷的大政方针;由地方邮政管理局牵头进行强监管,且定价有依据,例如广东提出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这一锚定基准线。龚福照透露,此轮广东调价中1.4元是硬性的最低要求,不过各快递企业之间略有差异,例如中通、圆通价格会比其他通达系的价格略高,以此维持市场占有率的平衡。
不可否认的是,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已持续多年并形成竞争惯性,尤其上游的电商市场对价格敏感度高,此轮涨价在短期内难免遭遇短期阻力。目前已有部分大电商商家为缓解上涨的物流成本压力,将仓库及快递业务转移至价格较低的地区。如一位东莞手机壳商家选择在安徽六安设仓,因当地快递整体价格约1.2元,比当前广东执行调价后的基准线1.4元更低。
这也真实地反映出,快递推行“反内卷”需要电商平台、商家、快递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共同发力。一不愿具名的快递企业指出,电商商家应跳出“低价走量”的路径依赖,但与此同时,电商平台需优化规则设计,摒弃以价格为唯一核心的商品排序与推荐算法。商家张亮直言,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十分有限:一是自己消化成本,可原本每单的利润空间已非常薄弱;二是适当提高商品售价,比如把9.9元的商品涨到10.5元来覆盖物流提高成本,但平台的比价机制又让他犯难,“只要往上提几毛钱,销量立马就会下滑。”
在业内看来,这是快递行业从低价恶性竞争回归正常价格的必经之路。龚福照指出,“这一轮涨价有望成为快递业回归理性的关键节点。”已有其他省市邮政局在根据当地市场制定基准,推进相关工作。北京、宝鸡等省市快递协会已相继号召反内卷。对于许多像庞亮这样的快递从业者而言,这场快递提价对他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客户流失也只能顶住压力。目前提价已经推行快十天了,最后的结果如何,就看所有快递品牌会不会认准这件事,能否共同维护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