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发现了侵华日军井谷惇一郎的日记和上原春信的相册。经鉴定,这些物品属于日本侵华时期,内容直观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暴行,为揭露侵华日军罪行提供了新的铁证。
井谷惇一郎的日记共183页,约2.6万字,由侵华日军110师团细川部队松本中队二小队六分队步兵上等兵井谷惇一郎所写。时间跨度从1938年6月17日他在日本兵库县出石郡室植村应征入伍、准备侵入华北开始,到1939年8月退伍回乡结束。日记详细描述了其在日本的训练、慰问、动员、防疫等活动,佐证了日军侵华前做了充分准备。日记后半部分还记录了铃木竹子的文章,反映了当时日本国内的社会氛围和政策导向,揭示了日本片面美化战争并大力宣扬战争的情况。
与日记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上原春信的《北支先遣队固安(阿久津)小队》相册以及50余张日军入侵冀中的照片。这些照片大部分记录了1939年侵华日军在固安的生活和战备训练、站岗、强迫群众构筑碉堡等场景,另有在廊坊附近作战、永定河上架设浮桥等内容。
日记和相册的发现为研究日军1938年至1939年在华北地区的侵略罪行提供了重要佐证。日记中明确提及日军行动伴随屠杀、焚村等暴行,如1938年9月11日放火烧村庄,1939年1月至2月执行扫荡任务等。这些真实的记录是对日军侵华暴行的有力控诉。此外,日记中涉及日本国内社会氛围、政策导向等内容,为研究当时的战争经济、战时动员以及军国主义思潮对民众的影响提供了独特视角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