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87岁书画大师范曾“被娇妻控制并转移财产”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范曾的女儿范晓蕙发布声明,称父亲被第四任妻子徐萌带离住所后失联,住所被贴封条,库房珍品被搬走,老员工被辞退,并威胁员工不得外泄消息。这场涉及20亿资产相差50岁的婚姻,仅一年多就陷入了困境。
范晓蕙在个人微博上发布声明,称父亲自7月13日被带走后下落不明。位于北京碧水庄园的住所被贴封条,库房内珍藏的书画、古董被分批运走,部分知情老员工被重金辞退,徐萌还威胁员工不得外泄消息。范晓蕙因陪伴孩子参加暑期活动,自7月5日父亲生日派对后一直在外。期间父亲曾通过微信告知“徐萌身体不好,在医院陪护”,但这一说法令人生疑:87岁高龄的范曾如何能照顾病人?此后多次联系未果,询问父亲好友也无人知晓其下落,遂决定回国查看。
范晓蕙回国后发现几个异常情况:别墅大门被一张手写“范先生封屋”的白纸封住,字迹明显非范曾亲笔;服务范曾十多年的老员工被大量更换,仅留下厨师、助手等基础服务人员;监控显示在范曾被带走前,徐萌曾多次搬运书画藏品,期间强令关闭监控,并威胁员工不得声张。据留守员工透露,徐萌在行动前已进行“人事清理”:与新生子女感情较深的老员工被高额补偿金辞退,新雇佣的服务人员则被带走。书画、古董的运输去向成谜,员工因惧怕而不敢过问。更令人担忧的是,范曾所有对外联络渠道均由徐萌掌控,连女儿也只能通过她与父亲联系。
业内估算,范曾被转移的藏品价值超过了20亿元,包括他本人创作的书画作品、收藏的古玩字画以及珍贵文献资料。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市场上突然出现多幅范曾早年作品,成交价普遍低于市场价30%-50%。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作品来源可疑,疑似“洗钱式”抛售。北京某拍卖行负责人表示,近三个月收到的范曾作品数量超过过去三年总和,且多为库藏作品,非近期创作。
这段引发争议的婚姻始于2024年4月10日,时年86岁的范曾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与36岁的徐萌结婚,年龄跨度创下纪录:相差整整50岁。范曾当时发文称,第三任妻子楠莉去世近三年间,自己因悲痛孤独导致轻微脑梗,艺术创作陷入困境,而徐萌的关爱使其“身心全面康复”。公开资料显示,徐萌曾为某电视台主持人,与范曾在一次文化活动相识。但网络爆料称,这段姻缘实为范曾继子范仲达“牵线”。
事件发酵后,多方作出回应:范曾艺术研究会发表声明,称“大师一切安好,创作如常”;徐萌未直接回应,但其社交媒体IP显示为法国;8月17日凌晨,范曾继子范一夫晒出照片,显示范曾在法国看展,徐萌陪同在侧。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徐萌衣着宽松,腹部微隆,引发怀孕猜测。艺术评论人周默指出,如果徐萌确实怀孕,根据法国法律,她与范曾的孩子将享有更大继承权,这会使财产纠纷更加复杂。
这场风波引发多重思考:老年人权益保护、婚姻动机质疑、艺术品监管缺失等问题浮出水面。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王旭律师表示,若范晓蕙所述属实,徐萌可能涉嫌侵占罪。但难点在于:范曾是否自愿?财产转移是否有授权?这些都需要本人出面说明。
范曾事件对艺术市场也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范曾作品价格波动明显,8月17日拍卖市场出现大量撤拍;收藏家群体开始重新评估“艺术家晚年作品”的可靠性;艺术机构加强了对“家属提供作品”的来源审查。上海自贸区艺术品评估中心主任林涛警告⚠️,类似事件会影响整个中国书画市场的国际信誉,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艺术品遗产管理制度。
舆论焦点集中在范曾继子范仲达是徐萌前男友,其经营的“范曾艺术馆”近年售出大量低价作品。知情人士透露,范仲达原想通过徐萌控制老人藏品,未料徐萌反与拍卖行高管王某勾结,单幅作品最高套现6800万元。心理学专家张怡筠指出,公众对“老少配”的偏见可能影响判断,关键是要查清范曾是否真的失去自主能力,而非简单归咎于年龄差。
若资产已被转移至海外,追讨将面临复杂局面:中法间虽有司法协助条约,但艺术品认定程序繁琐;法国对艺术家配偶权益保护较强,徐萌可能获得优势;举证责任主要在女儿范晓蕙一方,需证明转移属非法。国际艺术法专家Jean-Claude Muller表示,这类案件通常耗时数年,如果当事人不配合,很难快速追回资产。
截至发稿,几个核心问题仍未解:范曾是否自愿与徐萌同住法国?被封存的藏品是否真如传言所说价值20亿?徐萌是否如传闻所说与范仲达存在不当关系?范曾身体状况是否允许其自主处理财产?一条网友对范曾个人的评价充满了辛辣的内涵:老范之手,人间少有。八十多岁,对笔执着。他,看笔有光,提笔有力,润笔有声,下笔有度,走笔有路。他是为笔生,为笔死,为笔操劳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