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15日,台风杨柳经过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和贵州,其云系和高层环流进入重庆和四川,给沿途带来广泛的大到暴雨。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港澳也发出了最高等级的“黑雨”预警。然而,杨柳带来的暴雨比预期要小一些,更集中在沿海地区,没有深入内陆。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台湾中央山脉对杨柳中心结构的破坏力超出预期,导致台风迅速减弱,无法将大量水汽带入内陆;二是新的季风槽已经形成,其中多个台风胚胎正在发展,截留了部分水汽。8月16日,杨柳的环流和云系彻底消散,而从南海到菲律宾以东洋面,一条几千公里长的宽大云带正在发展中,这就是台风母体——季风槽。
接下来,这道季风槽将边分裂式发展边靠近我国,形势较为复杂。季风槽西段云团将在南海旋转加强,已形成新台风胚胎91W,未来有50%的可能性成为12号台风玲玲,并在8月17日至18日在华南登陆。季风槽东段云团则可能在太平洋上旋转加强,最大可能是北上被副高压死,但也有可能成为新台风并西折靠近华东。
无论如何,季风槽西段都将影响华南,海南、广东、广西将迎来大到暴雨,降雨可能持续一周左右。后期暴雨带还将转移到云南和贵州,继续带来暴雨。
这次季风槽带来的暴雨背景是副热带高压再次大举西伸北抬。8月中旬的这次副高北抬比7月更为强大和稳定,未来10至15天内,副热带高压将长久控制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东部、淮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等地,势力甚至会延伸到北京、天津、陕甘宁甚至内蒙古和辽宁。河南、山东、陕西关中地区、重庆、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将面临超稳定的高温天气,每天的天气几乎相同。
虽然最高温度不会特别极端,通常在三十五六度到三十八九度之间,但持续时间较长,许多地方可能会打破高温日数纪录,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江苏、浙江、上海的情况存在变数,如果未来的太平洋台风胚胎加强为台风,江浙沪将会出现高温与狂风暴雨交替的现象;如果没有加强为台风,这些地区也将经历超稳定高温,浙江局部也可能达到40度。
相比之下,福建和台湾虽然也是副高控制区,但由于吹的是大功率东南风,气温不算特别高,最高温度大约在35度左右。
而在副高北侧,我国主雨带将长期维持在京津冀、山西、内蒙古和东北三省。8月15日至16日,山西中南部遭遇今年以来最强暴雨袭击,武乡国家站半天降雨量达150毫米,打破了本站单日降水纪录,长治局部雨量突破230毫米。这次强降雨覆盖了山西和河北目前旱情最严重的区域,虽然总体上是“解渴雨”,但由于雨势过于猛烈,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现象。
未来在主雨带的影响下,京津冀、山西、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的雨势不会像7月那么极端,但雷雨会非常频繁,过程雨量将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且经常下在山区,需特别警惕山洪和泥石流灾害。8月15日晚,北京密云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
此外,8月10日,美国阿拉斯加特雷西峡湾附近的冰川发生山体滑坡入海,引发超级海啸。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算,海啸最大浪高达500米,为人类有可靠记录以来的第二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