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多部门公布了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格外吸引眼球。它不仅关乎新兴产业的发展,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体验息息相关。
提到无人机群飞行表演,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夜空中翩翩起舞的光点,组成了雄鹰展翅、花朵盛开、巨龙翻腾等壮丽图案。观众只看到绚丽的瞬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需要一支专业团队,而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正是其中的关键角色。
来自“空中未来公司”的徐唐昊,正是一名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每一次表演前,他和团队首先要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图案,从奔腾的骏马到灵动的凤凰,所有造型都要在电脑中建立模型。成百上千个小光点,其实对应着一架架无人机,它们的飞行路线、灯光切换乃至每个动作的细微节奏,都要通过编程提前设定。
“比如之前做凤凰的表演,我们前后调整了37版编程方案,才让凤凰的展翅动作显得生动自然。”徐唐昊说,“那一刻我感觉,我们写下的不仅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一种能打动人心的情感。”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炫酷”的新职业,但真正要胜任并不容易。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不仅要熟悉各种机型的性能,还需要掌握三维建模、算法编程等核心技能。在上千架无人机同时升空时,必须通过精细的计算保证它们在空中协同飞行,既要间隔合适避免碰撞,又要形成美感统一的画面。
另一位从业者吴毅轩介绍:“无人机之间至少要保持1.8米的安全距离,还要精确到秒的灯光变化和动作衔接。编程环节一旦出错,表演就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每一步都要做到滴水不漏。”
除了编程,飞行规划员还要在演出前对场地进行全面勘测,包括信号强度📶、天气状况、风速大小等,确保表演万无一失。有时候,从接到项目到正式表演,整个流程可能要耗时两个月甚至更久。
徐唐昊大学学的是3D打印,毕业后曾从事建筑建模工作。2025年,他看到了无人机行业的潜力,凭借计算机与建模背景,进入了无人机公司。三年间,他已经参与了500多场表演,从初学者成长为业务骨干。“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在夜空中‘作画’的瞬间。用电脑指挥成千上万架无人机,就像在指挥一支宏大的乐队,那种成就感很难用语言形容。”
随着行业扩张,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成熟的从业者月薪可达一万元以上,一些公司甚至开出更高的待遇来吸引人才。
空中未来公司空中文娱事业部总监李杨透露,仅今年,公司就已经完成了近200场表演,营收超过7亿元。“节庆活动、旅游宣传、商业庆典……无人机表演正在成为拉动消费和文化传播的新增长点。”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的走红,与低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农业植保到物流运输,从城市管理到应急救援,覆盖了200多个领域。
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文玉指出:“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未来几年,相关人才缺口预计将超过100万。”
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2035年则可能突破3.5万亿元。随着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无人机将在更多行业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只是低空经济新赛道上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新兴技术如何改变生活,也展示了年轻人如何通过学习与创新走向新的职业舞台。正如徐唐昊所说:“那些由代码编织的星光,终将照亮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