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血管就是负责连接和运输的管道系统。一旦血管堵塞,可能会导致器官缺血,引起各种不适,甚至危及生命。身体内部的血管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堵了,有时会通过手脚表现出来。
手脚出现以下四种异常,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血管出问题了:手脚冰凉发麻、经常抽筋、水肿以及下肢活动性疼痛。血液不仅供应氧气和营养,还会把体内的热量传递到各个部位,保持温暖。当血管内脂肪逐渐堆积,血管通道变窄,血液流动受阻时,就会导致手脚无法获得足够的热量和氧气,从而出现冰凉和麻木的现象。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早期容易出现腿抽筋,多在活动中发作。血管动脉硬化后,腿部供血减少,血流不畅,代谢产物不能被血液带走,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刺激肌肉收缩,引起疼痛抽筋。血管不通畅可引起身体水肿,这类水肿一般会根据体位产生变化,特别是身体容易下垂的部位如双腿。通常来说,肾病引起的水肿是小腿肿胀,而血管不通畅所引起的水肿,多从脚踝部位开始。仅行走数百米就不得不因疼痛停下来,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这种表现提示支配下肢的动脉出现了阻塞,建议及早治疗,防止因完全阻塞造成肢体坏死而截肢。
想初步自测血管健康程度,可以试试握拳自测和抬下肢自测两个方法。用力攥拳30秒,观察手掌回血时间,正常人松开拳头后,手掌颜色很快恢复正常,如果超过20秒还未恢复,提示动脉可能出现硬化或血流不畅。取仰卧位,将一只腿抬高70°~80°,保持1分钟左右,然后缓缓下垂至床沿,观察整条腿的颜色变化。这一试验也称博格斯试验,用来检测下肢血液循环的情况。如果在抬高过程中脚腿上任一部位出现苍白、蜡白色,且在下垂后45秒内未能恢复正常血色,或腿脚色泽不均,说明动脉供血已出现障碍,需及时就医。若放任不管,一旦出现下肢血管缺血,患者行走时可有腿部疼痛,严重时可出现皮温下降,甚至破溃,伤口不易愈合,一定要引起重视。
要想维护血管健康、保持血管弹性,得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喝够水,成年男性♂️每天至少喝1.7升水、女性♀️达到1.5升,最好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注意饮食平衡,多吃果蔬,少吃油腻、刺激、辛辣的食物;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远离烟酒;保持心情愉快;多走路,每天快走30分钟,以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