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普会”于8月15日结束,紧接着8月18日美欧乌峰会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普会”的氛围超出预期,但美欧乌峰会可能会削弱“特普会”达成的共识。俄罗斯提出的“领土换安全”突破了乌克兰的底线,乌方可能通过打“欧洲牌”来影响美国的决定。两场会谈密集举行,表明俄乌和谈已进入多方博弈阶段,这一过程将会非常漫长。
关于8月15日普京与特朗普的会晤,张弘认为从氛围上看确实超出了预期。特朗普高规格接待普京,让俄罗斯在外交上获得了高度评价。然而,从内容上看,此次会晤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但特朗普积极推介普京提出的俄乌和平新方案,要求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以换取最终停火。这显示出美俄在俄乌和平问题上找到了一些共识,但乌克兰是否接受这些共识仍是一个未知数。
会晤中,双方讨论了俄乌和平、双边合作等问题。普京提出了一揽子解决俄乌冲突的方案,包括领土交换、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等。特朗普虽然在双边问题上与普京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俄乌问题上并未做出最终结论。他强调乌克兰应自行决定领土问题。因此,这次会晤俄罗斯达到了预期的外交效果,而美国则在某些方面与俄罗斯找到了共识,但未取得重大突破。
美欧乌峰会可能会削弱“特普会”达成的一些共识。俄罗斯提出的“领土换和平”及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要求突破了欧洲和乌克兰的底线。此前,美、欧、乌三方曾在线上会议中提出不接受领土交换等诉求,但这些承诺并未在“特普会”上落实。因此,欧洲和乌克兰可能会游说特朗普对俄施压,迫使俄罗斯让步。
关于安全保障,西方媒体披露称,美俄双方在峰会上就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达成了共识,但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泽连斯基在美欧乌峰会中的目标和立场回旋余地不大,但他可以利用“欧洲牌”影响特朗普的政策。
德、英、法、意等欧洲主要国家参会,显示欧洲依然支持乌克兰。尽管美欧在对俄制裁和对乌援助上有分歧,但相较于美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这些分歧是可以弥合的。此次峰会可能会协调立场,但不会改变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格局。
接连举行的“特普会”和美欧乌峰会表明,俄乌和谈已进入多方博弈阶段。美国的立场可能会摇摆,但欧洲和乌克兰将继续拉住美国,使其向俄罗斯施压。对于这场峰会,最好的结果可能是特朗普继续“和稀泥”,短期内在领土问题上无法实现突破,但各方仍会继续努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