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身首离断患者露面 医学奇迹震撼世界。8月18日,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团队宣布,一名因机械臂重击导致颈椎“身首离断”的患者已脱离呼吸机近半个月,生命体征稳定,上肢功能正在逐步恢复。这一全球首例成功案例,不仅改写了颈椎外科手术的医学史,更让无数网友感动不已。
5月31日,32岁的张先生在工地作业时,颈部突遭失控机械臂重击,当场高位截瘫、心跳骤停。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后,CT影像显示颈椎C4-C6椎体完全离断移位2.6厘米,脊髓严重挫伤,双侧椎动脉闭塞,血压一度跌至生死线。由于伤情罕见,当地医院紧急联系上海长征医院。6月3日,患者被转运至该院时,颈椎断口处已形成巨大血肿,随时可能引发颅内感染或致命性大出血。骨科副主任陈华江教授表示,这是他从医30年见过最严重的颈椎损伤,查阅全球文献后发现,此前从未有类似病例存活的记录。
面对“手术台上可能下不来”的风险,由袁文终身教授领衔的多学科团队决定放手一搏。术前讨论会上,陈华江提出颠覆性方案:采用自主研发的“卫星钢板”技术,通过前后路联合复位重建颈椎稳定性。6月18日,手术室内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麻醉团队用ECMO维持循环,神经监测仪实时捕捉脊髓信号,陈华江手持直径仅1.5毫米的导针,在20倍显微镜🔬下精准避开椎动脉残端。当两块钛合金钢板锁定的瞬间,监测屏上的血压曲线终于趋于平稳——这场与死神的较量,最终以3小时完美收官。
术后第7天,张先生奇迹般睁开双眼;第15天,自主呼吸潮气量达到400毫升;第21天,医护人员试探性关闭呼吸机,血氧饱和度始终维持在98%以上。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文放介绍,患者目前能完成抬手、吞咽等简单动作,正在接受高压氧和针灸治疗。最令团队自豪的是“卫星钢板”技术的突破。通过3D打印模拟,钢板夹角精确到0.1度,既避免压迫椎动脉,又能承受颈部80%的应力。术后影像显示,断裂的椎体已形成骨痂连接。
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医患信任成为关键纽带。术前,张先生妻子签署手术同意书时表示,就算只有1%的希望,也要拼尽全力。术后,她每天用棉签蘸水湿润丈夫嘴唇,在耳边播放女儿的录音:“爸爸快好起来,我想骑大马。”网友的暖心接力同样令人动容。抖音话题#颈椎离断奇迹#播放量超5.2亿次,海外华人自发翻译手术视频,德国脊柱外科专家汉斯·米勒在推特留言:“中国同行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是全人类的医学里程碑。”
尽管创造了历史,质疑声依然存在。有网友担心颈椎稳定性能维持多久。对此,陈华江解释,通过动态应力测试,重建后的颈椎强度已恢复至正常的70%,配合康复训练有望进一步提升。这项技术为全球300万颈椎损伤患者带来希望——过去被判死刑的病例,现在有了第二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