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续面”事件:谨防小事网暴 流量与伦理的较量!郑州一家面馆的歇业,揭示了数字时代流量、伦理与法律交织的复杂局面。事件起因是8月13日晚,霍记饸饹面老板霍某与三名女顾客及其携带的四名孩子因“无限续面”服务发生争执。霍某指责顾客“薅羊毛”并恶意差评,随后在抖音发布未经打码的现场视频,引发舆论关注。尽管双方在市场监管局介入下达成和解,但霍某在直播中公然违约,将顾客称为“七匹狼”,并继续传播未打码视频,导致马女士及其子女遭受网络谩骂与“人肉搜索”。马女士以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为由起诉霍某,面馆也因此遭遇大量恶意差评,甚至被自媒体主播围堵,最终被迫提前关门。
这起事件从一碗面的小事迅速演变成涉及法律侵权、道德沦丧与网络暴力的公共危机。商家为了追求流量,未经授权便公开顾客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肖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个人权利,还引发了网民的情绪宣泄,导致无辜家庭遭受心理创伤和现实困扰。部分网民在信息碎片化和真相模糊的情况下,迅速集结成“网络义警”,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和“恶意攻击”,严重侵犯他人名誉权和社会信任。
要彻底解决这类问题,需构建法律、平台、社会多维度的立体防线。司法机关应强化《民法典》中肖像权、隐私权等规定的解释与执行力度,明确自媒体传播个人信息的法律边界,加大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守门人”,必须建立全链条审核机制,引入AI技术主动识别可能涉及侵权的内容,对煽动性言论和恶意差评行为及时干预和处罚,优化用户举报通道,确保受害者获得高效维权支持。此外,全社会需加强网络法治意识和媒介素养教育,倡导理性思考、独立判断,抵制网络谣言和情绪化煽动,共同构建负责任的网络行为规范,让理性与善意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旋律。
这不仅仅是一碗面的故事,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在网络与现实中自处与共生的终极拷问。守护网络文明,就是守护每个人的数字家园,让每一次点击都承载责任,让每一次发声都充满善意,共同构筑抵御网络暴力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