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康师傅开始卖不动了 涨价难挽销量下滑!8月11日,康师傅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营收400.92亿元,同比下滑2.7%;净利润22.71亿元,同比暴涨20.5%。这是一份典型的“减收增利”财报,意味着销售额减少但利润增加。
康师傅通过涨价实现了这一结果。经典桶装方便面从4.5元涨到5元,1升装冰红茶从4元涨到5元,这些看似微小的价格变动实际上带来了11%-20%的涨幅。康师傅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1升装冰红茶卖4元太便宜了,卖4.5元可以改善好几个点的毛利率。”
康师傅的涨价逻辑背后是整个方便面行业的生存危机。世界方便面协会统计显示,2020-2023年三年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减少了40亿包,从478亿包降至438亿包。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还在同比下滑8.9%。这意味着约200亿元的市场蒸发了。
外卖是方便面行业的主要杀手之一。2024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突破1.27万亿元,用户达到5.92亿人。平台推出的6元“拼好饭”(两荤一素包配送)直接削弱了方便面的性价比优势。此外,健康意识的提升也对方便面产生了负面影响。艾媒咨询2024年调查显示,59.3%的消费者担心方便面的油炸工艺。高铁的发展也减少了方便面的消费场景,全国高铁运营里程4.8万公里,平均时速350公里,旅途时间大幅缩短,方便面的需求随之减少。
在这种大环境下,康师傅的半年报显示公司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转型。尽管市场份额依然稳固,但整体市场的蛋糕在缩小。康师傅方便面市场份额为45%,远超第二名统一的16%和第三名白象的13%。然而,方便面业务的营收和饮品业务的营收都在下滑。方便面业务毛利率27.8%,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11.9%。饮品业务毛利率37.7%,同比暴涨2.5个百分点;净利润13.35亿元,同比狂飙19.7%。
康师傅的渠道也在收缩,经销商数量从67215个降至63806个,减少3409个;直营零售商从220623个降至219124个,减少1499个。这意味着康师傅正在主动收缩战线,放弃那些不赚钱的渠道。竞争对手统一则在强势反弹,2025年上半年营收170.87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12.87亿元,同比暴涨33.2%。
康师傅试图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来摆脱困境,但效果并不理想。容器面营收67.71亿元,同比下滑1.3%;高价袋面营收50.92亿元,同比暴跌7.2%。只有中价袋面和干脆面实现增长,分别上涨8.0%和14.5%。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上涨、新国标下的政策合规和技术升级以及人工成本持续上升都给康师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困局,康师傅选择了涨价。饮品业务营收虽然下滑2.6%,但毛利率提升2.5个百分点至37.7%,净利润暴涨19.7%至13.35亿元。用更高的单价弥补销量下滑,这就是康师傅“减收增利”的核心逻辑。然而,市场反应并不乐观。社交媒体上关于康师傅涨价的吐槽不断,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几毛钱的差价足以改变购买决策。
康师傅也在努力创新,技术层面投入大量资金,推出多种新产品和营销活动,但这些创新并未能扭转整体下滑的趋势。问题在于,康师傅面临的不仅是产品创新不足,更是整个行业的结构性危机。当外卖解决了便利性问题,当健康意识重塑消费偏好,方便面的存在价值被根本性动摇了。
康师傅的困境反映了商业世界的残酷现实:没有哪个行业能永远高枕无忧,也没有哪家公司能永远躺在过去的成功上。康师傅选择涨价维持利润,是一种现实的无奈。但在一个正在萎缩的赛道里,保住利润比保住营收更重要。然而,持续涨价只会加速消费者流失,最终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境地。真正的出路在于重新定义方便面的价值主张,或者跳出这个赛道,寻找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