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检察官""警察"来电
声称你涉嫌"洗钱""骗保"
要求把钱转入"安全账户"
或者全部用于购买黄金
这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的
惯用手法和套路
近日,十堰、咸宁市民
因深陷此类骗局险些受骗
幸亏警方及时拦截保住了积蓄
请大家一定引以为戒
接警6分钟拦截18万
7月16日15时40分,十堰丹江口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预警系统发出紧急警报:居民黄某某正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资金安全面临重大风险。均州派出所民警迅速响应,一场与诈骗分子的时间争夺战骤然展开。
接警后,民警多次拨打黄某某电话均无法接通。经研判,受害人被诱骗至宾馆隔离,手机疑似遭诈骗分子远程控制,情况万分紧急。"必须在转账前找到人!"民警在疾驰的警车中向上级实时汇报情况。
15时44分,民警抵达目标宾馆,在前台协助下迅速找到房间。破门而入时,发现黄某某正在输入转账验证码,其账户内的18万元即将汇入骗子指定账户。
"我们是警察!这是骗局!"民警厉声喝止,迅速上前护住手机阻断操作,同时出示证件,当场拆解诈骗套路。经民警劝导,黄某某幡然醒悟,停止了转账操作,此时距接警仅6分钟。
为确保资金绝对安全,民警陪同黄某某前往银行办理相关手续。
经核查,诈骗分子冒充"某地检察院办案人员",以黄某某"涉嫌洗钱"为名实施恐吓,并通过视频展示伪造的"逮捕令"对其深度洗脑,企图诱导其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
18万元被成功拦截,是丹江口公安"预警精准、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反诈实战机制成效的生动体现。
警村联动紧急拦截46万
"他们说我的社保卡涉嫌骗保,要坐牢!我吓得腿都软了……"7月22日下午,咸安区汀泗桥镇程益桥村村民余女士接到自称"社保局"来电。诈骗分子准确报出余女士的个人信息,称其社保卡在上海涉嫌骗保,两小时内将被永久冻结并影响其征信,还威胁说会追究刑事责任。
电话随后转接至"上海市公安局",视频中身着"警服"的人员要求余女士关闭家中监控并严格保密,同时诱导她将银行46万元定期存款转为活期,甚至指令其购买黄金。
余女士深信不疑,在办理过程中向女儿提及此事。女儿察觉异常立即报警。汀泗桥派出所接警后立即启动"警村反诈应急通道":一组警力联合村支书直奔余女士住所;另一组民警紧急前往汀泗桥镇农商行布控拦截。
民警与村支书抵达现场时,余女士正按骗子指示准备手机转账。"余姨!那是骗子!社保局根本不会让你转钱!"村支书当即上前阻止操作并接过手机。民警同步出示证件明确告知:"我们是真警察!社保部门不会电话索要钱财,有问题会书面通知!"见到熟悉的村支书和真民警,余女士幡然醒悟。
"这46万要是没了,我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余女士事后惊出一身冷汗。
7月26日,她和家人专程向派出所赠送写有"拦截诈骗挽损失情系百姓显担当"的锦旗致谢。
套路解析
冒充公检法诈骗,因其单案损失金额巨大、受害者心理创伤深、诈骗成功率高而成为电诈领域的"毒瘤"。上述案例中,骗子主要针对两位居民防范意识较差、不了解公检法办案流程以此实施诈骗。其实,只要了解骗子的惯用手法,大家即可轻松识破此类骗局。
第一步引诱目标
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要求受害人配合工作。
第二步威胁恐吓
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逼、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受害人展示虚假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
第三步实施诈骗
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害人到宾馆等独立封闭空间,阻断与外界联系,进而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将名下所有资金转至"安全账户",或下载指定App、引诱受害人从正规贷款平台借款转出,达到诈骗金额最大化的目的。
如今,在升级版的骗局中,骗子还会引导当事人将所有积蓄汇聚到本人的一个银行账户中,让其购买保值性好的金条,再让冒充公证员的"下线"上门领取。这样的诈骗手段不仅更具迷惑性,不法分子还可以利用黄金交易来隐藏、转移他们诈骗所得的非法资金。
公检法单位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办案,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或购买贵重物品。如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电话,应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核实。
黄金价值稳定、流动性好、可以匿名购买。利用黄金交易来隐藏、转移诈骗所得的非法资金,已成为电诈分子"洗钱"的常用方式。市民如果遇到有人要求自己"把所有钱拿来买黄金"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多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