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业绩继续承压。8月21日晚间,百果园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集团收入43.76亿元,同比下降21.8%;公司所有人应占利润为-3.42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8850.6万元,同比转亏,这是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亏损。截至今年上半年,集团净亏损率为8.1%,上年同期利润率为1.5%。
去年百果园的业绩已由盈转亏,收入同比下滑9.8%;所有者应占利润为-3.86亿元,而2023年同期盈利3.62亿元。上半年集团毛利率为4.9%,去年同期为11.1%,截至去年底跌至3.1%。财报指出,主要是由于公司自2024年下半年起采取措施优化毛利率较低的产品阵容,以满足消费者在国内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对高品质与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集团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以提升毛利率。
百果园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集水果采购、种植支持、采后保鲜、物流仓储、标准分级、营销拓展、品牌运营、门店零售、信息科技、金融资本、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2019年推出大生鲜战略,宣布进入生鲜市场,将业务扩展至生鲜零售。百果园于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截至今年上半年,百果园加盟门店数量占比99.7%,加盟门店的产品销售总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七成。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线下门店网络共拥有4386家门店,上年同期为6025家门店,同比减少约27%。据计算,今年上半年百果园门店减少741家,平均每天关店超过4家。闭店原因主要在于上半年主动引导加盟商重新审视门店位置及所在商圈,搬迁或关闭租金费用率高、人工费用高或者经营业绩较差的劣势门店,更加专注于优势门店。
其他渠道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集团在所有经销渠道的会员数累计超过0.93亿,使用微信小程序的用户累计达0.7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3.24%。然而,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部分客户对付费会员的决策更加谨慎,付费意愿有所减弱,因此,截至今年上半年付费会员数减少至约71.9万,同比下降约32.9%。
财报指出,截至今年上半年,招牌及A级水果销售总额约占百果园门店零售销售总额的64.5%。自有产品品牌水果的零售销售总额占上半年百果园门店零售销售总额约14.9%。对于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百果园认为,水果消费市场呈现多元趋势:理性消费、情绪消费与健康消费并行,消费者既追求产品性价比,也重视情感价值与健康属性,需求层次更趋复合。同时,水果供应链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在全球种植规模扩张、种植技术革新和物流体系完善的多重因素推动下,榴莲、蓝莓、车厘子等传统高端水果价格显著回落,加速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蓝莓、牛油果等多品类国产品牌替代效应日益凸显,国产水果海外认可度逐年提升,推动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面对此变局,百果园认为,行业企业须以先进农业技术为支撑,加强提供高质价比的产品及服务,通过提供差异化产品及服务提升客户品牌认知度并深化品牌价值,同时持续提升供应链性能,从多维度构建核心竞争力。
今年8月,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因一些言论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在信息透明时代,卖水果的百果园想教育消费者了解水果溢价不现实,行业缺乏技术创新,品牌定位高不成低不就易受内卷冲击。也有网友回忆称,2010年左右百果园门店少、品质好,只是如今生鲜电商低价且味道与百果园差不多,对百果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有水果供应链资深从业者表示,部分水果价格偏高的原因是种植成本偏高,各项品质指标上表现优异,成本高售价自然也高。他认为,消费者食用水果的需求中,情绪价值占据重要分量,而市场对“吃水果就图一乐”的消费心态需要充分尊重,品牌方应避免采用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沟通方式。
另一家水果零售集团内部人士表示,高端水果的经营虽存在一定难度,但未来行业向高端化发展的趋势明确,也具备更广阔的前景,部分国产品类甚至已开启对国外水果品质的赶超之路。不过整体来看,大众水果通常量大,利润更高。
尽管今年上半年录得收入下跌及净亏损,但百果园认为这是主动进行战略转型及提升经营质量的必经之路。今年上半年是集团践行“高品质与高性价比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战略最艰难的爬坡期。集团目前通过促销活动引流,也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精细化管控客流品和高毛利产品,提升门店盈利能力。相信集团历经变革,更能调节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当前门店的客流仍显著增加,销售额回升并保持稳定。
展望未来,百果园将在零售业务上迭代选品标准,利用数据积累升级科学定价系统,改进算法,按更细化的城市商圈调整品类结构和价格策略,确保产品具备高转化率和足够价格竞争力。在2B业务方面,将持续拓展更多品类以及海内外渠道,进一步扩大水果销售市场份额。截至8月21日收盘,百果园集团报1.9港元/股,涨0.53%,年初至今股价涨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