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标志着夏秋过渡,气温变化明显。进入处暑后,昼夜温差增大,天气逐渐转凉。此时如果下雨,更能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处暑三忌主要围绕气候变化展开,这个时节是夏秋交替,也是丰收季节,体力消耗较大。为了适应节气变化,饮食和生活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处暑第一忌是忌熬夜。春困秋乏夏无力,到了处暑,即使没做什么也会感到乏力。这时要注意补充阳气,避免熬夜损耗阴血,打乱生物钟,影响阳气收敛,导致秋冬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建议早睡早起,晚上10点半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有助于身体修复和阳气收敛。
第二忌是忌剩菜。处暑时节昼夜温差大,饮食上要吃新鲜食物。做菜时可以少做一些,尽量不要剩下,尤其是气温高时,剩菜易变馊,缺乏营养且伤脾胃。此外,冰淇淋、冰镇饮料、生冷瓜果等寒凉食物也要少吃,以免引起胃肠道问题,损伤脾胃阳气。
第三忌是忌大汗。秋季主“收”,运动养生应顺应这一规律。处暑后的运动宜选择舒缓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八段锦等,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过量出汗会耗伤阴液,加重秋燥症状,导致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等问题。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间锻炼,增强体质。
处暑饮食应以“滋阴润燥、健脾祛湿”为核心,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银耳汤搭配梨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制作时银耳冷水泡发2小时后撕碎,与去核红枣先煮30分钟出胶,再加雪梨块煮10分钟,最后放冰糖调味。荷叶冬瓜汤也是一个好选择,荷叶解暑化湿,冬瓜利水消肿,联手清除夏季残留湿热,缓解乏力虚胖。制作时将冬瓜切块,加撕碎的干荷叶、薏米同煮20分钟,出锅前撒枸杞,祛湿力倍增。
处暑节气提醒我们,饮食要跟随时令,多吃温和润燥的食物,调整生活作息,顺应天时,收敛神气,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