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延吉,糖尿病患者穆先生的经历近日引发了广泛关注。他在连续注射胰岛素一个月后,发现针头上的保护套从未取下,导致药物无法正常注入体内。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常见误区,也反映了我国慢性病健康教育的不足。
2025年8月,穆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回忆,确诊糖尿病后医生建议他使用胰岛素治疗。初次接触胰岛素注射时,他对具体操作细节一知半解。第一周复查时血糖仍然很高,医生建议加大剂量。穆先生照做了,但每次注射都能看见药液从肚皮上流下来,他以为这是剂量太大导致的正常现象。
直到一个月后,偶然看到一个科普视频,穆先生才意识到问题所在。视频中明确显示注射前需要取下针头保护套。他立即检查自己的注射器💉,发现那个透明的塑料套竟然一直未被取下。穆先生感叹道,一个月来打的胰岛素基本都浪费了,难怪血糖控制不理想。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但像穆先生这样的用药误区并不罕见。延吉市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指出,临床上约有三成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存在操作不规范问题,包括注射角度不正确、未轮换注射部位、忽略针头更换等,但像这样长期未去针套的极端案例确实少见。
深入分析这一事件,暴露出多方面问题。患者教育环节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快节奏的诊疗环境中,医生往往更关注开具处方,而对具体操作细节的指导不够细致。穆先生表示,购药时药师只简单说明了注射部位和剂量,对针头使用细节只字未提。此外,医疗器械设计的友好性也有待提高。现代胰岛素注射笔虽然操作简便,但保护套的设计若不醒目,容易让新手患者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