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一名13岁女孩称在理发时被猥亵,理发师张泉因此被拘留14天。张泉不服警方的决定,提起诉讼。据监控视频显示,张泉给女孩擦碎发仅用了45秒,左手拉衣领右手拿毛巾,女孩的奶奶当时就在两米外坐着。然而第二天,女孩的奶奶带着她报警,声称孙女被摸胸。警方根据“右手伸进衣领擦锁骨”的动作认定张泉有猥亵行为。
张泉对此感到困惑和冤枉。他认为自己只是正常操作,如果真有不当行为,女孩的奶奶当场就会制止。监控视频也清晰地记录了整个过程,但警方却坚持认为手背可能碰到女孩的胸部。处罚决定书中还提到“多次伸进衣服触碰胸部”,但监控中只有一两秒的动作。
女孩事后陈述是案件的关键,但13岁孩子的记忆和表达可能会受到大人影响。当晚付款时,奶奶还笑呵呵地说“小孩叫你个叔叔”,转头就报警。这种突然的反转让人难以理解。保护未成年人固然重要,但不能单凭一方的指控就定罪。
张泉的服务习惯也被警方拿来作为证据,例如他给女性♀️顾客擦头发的时间更长。但这显然与女性♀️头发较长、碎发较多有关,且女性♀️顾客通常更在意细节。办案过程中,警方的做法引发质疑,他们通过对比监控视频得出结论,但这些视频只能证明张泉的服务习惯,无法直接证明案发时的动作性质。
法院中止审理此案已有五个月,具体原因不明。张泉和他的律师多次询问未果,记者也未能得到明确答复。这种拖延不仅对张泉造成了经济损失,也损害了司法公信力。程序性沉默让公众产生疑虑,担心背后有隐情。
张泉的案件反映出当前执法和司法系统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敏感案件时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未成年人的权益需要保护,另一方面,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应被忽视。警方和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更加谨慎和透明,确保正义得以实现。否则,这种不公正的处理方式不仅会伤害无辜者,还会削弱公众对法治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