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这一事件不仅深刻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也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战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制定了放弃战争权的宪法第九条,并于1967年正式确立“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
然而如今,一些日本政客似乎忘记了历史教训,竟将“核爆纪念馆”视作“核战略研究室”,公开鼓吹打破“无核三原则”,甚至谋划在本土引进或部署核武器。据路透社报道,部分日本政客以“特朗普可能动摇对盟友的安全承诺”为借口,渲染核武装话题。他们主张强化与美国的“核威慑”合作,甚至暗示如果美国靠不住,日本就应自行发展核武器。这类言论背离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和平承诺,严重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精神。
实际上,日本国内的“拥核”声音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右翼势力崛起,日本的安保政策持续“向右转”。2022年底,岸田文雄政府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拥有对敌攻击能力,实际上已突破“专守防卫”原则与和平宪法的限制。“拥核”讨论是其激进军事战略的延伸,暴露出日本谋求军事大国地位的野心。
更令人震惊的是,今年7月,日本《共同社》披露,在去年美日联合进行的台海兵棋推演中,日本自卫队三次请求美军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而美方最终表示同意。日本每年在广岛、长崎举行的纪念仪式上,“反核”口号比谁都响亮,但在实战推演中却主动要求使用核武器,这种双标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去年12月,美日制定所谓《延伸威慑指针》,确立双方在核武器使用方面的协调机制。日本以为加深对美国“核保护伞”的依赖就能获得更多安全保障,实则正一步步滑向核冲突的边缘。这不仅违背其作为无核武器国家的国际义务,加剧核扩散风险,还可能使日本在美国的霸权布局中被动卷入一场非其所愿的核战争。
讽刺的是,日本此前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提交的报告,已悄然删去“无核三原则”相关表述。尽管日方坚称“政策未变”,但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中国多次对日本危险的涉核动向表达严重关切。外交部强调,日本作为无核武器缔约国,应严格遵守核不扩散义务。因历史缘故,其军事安全动向始终在中方高度关注范围内。中国一贯反对核武器国家在别国领土部署核武器,对于美日之间任何形式的“核共享”安排,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理。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中国,就连日本国内民众也强烈反对政府背离“无核三原则”。在广岛、长崎的核爆纪念活动上,不少民众公开表达对“拥核”倾向的忧虑与谴责,广岛市长批评政府在核问题上暧昧不清。真正经历过核爆惨剧的人深知,核武器一旦登上舞台,灾难将不可收拾。那些高喊“拥核”的政客或许早已忘记了核爆那一刻的“热度”。
中国外交部敦促日本谨言慎行,即劝告日本好自为之。日本若真为国家利益与安全考虑,应努力改善与邻国关系,而非执迷于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今日亚太的和平稳定局面来之不易,若有人非要进行一场危险的“核冒险”,最终结果恐怕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