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打工人迷上了“中产麻辣烫”。这道被称为“哈佛蔬菜汤”的白人饭,配料只有胡萝卜、洋葱、圆白菜和南瓜,因为方便好做且营养丰富,被捧为某红书新一代网红神汤。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则把另一碗“饭张力”十足的麻辣烫捧上了神坛。
根据相关报告,2025年全国各地的麻辣烫门店数已有15万家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家品牌分别是张亮和杨国福,分别开设了6400家和6900家门店。紧随其后的是刘文祥麻辣烫,在几年内狂开千店。刘文祥麻辣烫属于经典的东北版麻辣烫,以重口味汤底和大量麻酱著称。尽管看起来普通,但刘文祥却迅速成为全国大学生们的统一信仰。
在网上随便一搜刘文祥,就能发现很多上头的大学生。放假回家吃不到刘文祥,会发帖说“我想我爷了”。一不小心吃多了,就会认为“我是不是被刘文祥做局了?”自打2025年改名以来,刘文祥挺住了线下餐饮行业最难过的几年,并且在张亮和杨国福的竞争下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刘文祥的爆火离不开学生群体的支持。2005年,刘文祥夫妇在黑龙江佳木斯南县二中门口开了第一家门店“满街香大碗麻辣烫”,因用料扎实、价格亲民,很快受到周围学生的喜爱。随着业绩越来越好,刘文祥开始开设连锁店。为了更好地走出东北,刘文祥在2019年注册了公司,并在两年后将全国连锁店统一更名为“刘文祥麻辣烫”。
刘文祥直接选择在全国各地的大学城开启走出东北的第一步,很快就征服了大学生们的胃。大学生们选择刘文祥的原因很简单:价格实惠,丰俭由人。月底生活费见底时,可以选择土豆、粉条拉满,一碗20元不到,能顶一天的热量。考试周结束想吃点好的时候,可以加上丸子、肉片,再买点炸串和冰红茶。新门店开业时,还可能赶上全场85折或12元/碗的畅吃活动。
刘文祥通过实惠的价格和浓厚的汤底喂饱了大学生,很快成为他们最爱的馆子之一。大学生们的口口相传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流量浪潮。从2022年到2023年,刘文祥狂开600多家门店,年均增速将近30%,超越了小谷姐姐,成为连锁麻辣烫全国第三。
如今的麻辣烫市场有两个大趋势:中产化和刺客化。不少打工人都发现,只要吃得健康,麻辣烫完全可以变成清汤煮菜的“白人饭”。而刘文祥的爆火,实际上是对这种“精致化”麻辣烫的一种反叛。与张亮、杨国福不同,刘文祥一直保持东北麻辣烫最原本的样子:所有东西煮一锅,麻酱辣酱混合。由于麻酱够多,一碗刘文祥很容易给人带来视觉冲击,也给人一种用料扎实的印象。
2023年前后,“东北黏糊麻辣烫”的话题在网上发酵。数据显示,仅在北京一座城市,张亮、杨国福、刘文祥和小谷姐姐等麻辣烫“四巨头”门店数量加起来就接近600家。有如此的群众基础,难怪“东北黏糊麻辣烫”会逆袭成为隐形顶流。
刘文祥的创始人经常突然出现在各大分店,视察经营情况。热衷于社交媒体的加盟商也会以和刘文祥本尊合影为荣。久而久之,刘文祥的形象从“Logo上的普通老头”变成了巡视四方分店的“麻辣烫仙人”。尽管创始人没有社交媒体账号,但这种神秘感恰好供大学生们打造自己的“麻辣烫仙人”。
然而,迅猛开店的刘文祥正在面临品控不佳带来的口碑反噬。不同分店之间的口味差别很大,甚至“红老头、白老头”之间都有高下之分。不少食客尝试了一家不好吃的刘文祥之后就被劝退。麻辣烫的品控难题不仅在于汤底和酱料,还包括菜品供应商渠道的不同以及操作的差异化。
除了出品标准化外,服务的标准化也必须提上日程。不少品牌的加盟店会在称重时使用鬼秤,导致消费者支付更多。此外,麻辣烫门店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常客。去年6月份,刘文祥麻辣烫的多家分店因环境问题被警告⚠️,张亮、杨国福等品牌更是“后厨脏乱差”的典型。
对于全国开店上千家的连锁品牌来说,对员工的培训不到位最终会损害品牌声誉。刘文祥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除了创始人亲自走访外,每个加盟商也必须回到总部进行培训。但这样的管控升级似乎还不够。对于连锁餐饮来说,性价比打开市场,规模化打通市场是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