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点,杭州气温逼近40℃。在钱塘区一间出租房里,两块铁板蒸腾着热气。28岁的龚亚洲一手端着一只不锈钢碗,一手拽着一个面粉刷,将碗里搅拌好的面粉摊在铁板上。差不多一分半钟,4块面饼做成,他把饼铲到一边,继续摊饼……这是他每天出摊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龚亚洲来自安徽阜阳,在杭州摆摊卖老家的卷馍。靠着口碑和流量,他在杭州这个炎热的8月突然火了。有人帮他算过账:两个摊位日入4000多元,平均每分钟能卖出一个阜阳卷馍。
老客中有很多阜阳老乡想念家乡味,也有人从临安打车尝鲜。8月22日中午,龚亚洲在下沙吾角天街的新摊位出摊,时间从中午11点到晚上9点多。移动餐车柜台前摆着价目表,最便宜的标准款卷馍8元一个,最贵的“全家福”12元一个。
刚出摊,就有一位带孩子的大姐光顾,她选了标准版的卷馍。“我就是阜阳人,这边经常来,他们家的卷馍跟我们老家一个味道。”大姐笑着说。龚亚洲的妻子小汪麻利地从边上抽出一块面饼,铺上捣碎的卤蛋,再捞出海带、豆芽和面筋,撒上辣椒、香菜和其他配料,这分量实在不小。大姐接过卷馍,顺手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小姐妹。
小汪说,这个摊位是3月份摆出来的,平时她和妹妹负责,“旁边就是地铁站,还有住宅区,下班这个点,来的人会很多。一天能卖出150多个的样子。”龚亚洲负责的另一个摊位在九堡商贸中心,做夜市,摆了一年多,生意更火爆。傍晚5点,他准时出摊,刚收拾完摊位,就有不少食客围了过来。
胡先生也是安徽阜阳人,在杭州做生意,是摊上的老客,一上来就要了2份“全家福”卷馍,“我老婆很喜欢吃,每周至少给她带三次。”王女士从火车东站过来,前面已排了很长的队,但她愿意等,“我也是阜阳来的,他们家的卷馍很正宗,最近又很火,必须来打卡。”李女士是江西人,看了短视频和热搜找过来的,“昨晚来太迟了,找了两圈没找到,一问是卖完了,今天提前来,终于遇上了。”还有人叫了跑腿,一口气点了四份。
龚亚洲不避讳谈收入。他说,上次有个临安的朋友为了吃卷馍,专门打了个网约车过来,路上就花了150多元。“两个摊位加一起,一天能卖出400多个卷馍,平均一个10块多,4000多元营收是有的。”但这些钱是他和老婆、母亲、小姨子以及帮工5个人,几乎每天从早上6点就开始忙,忙到夜里十点🕙️收工,辛苦赚来的。除去工资、摊位费、食材等成本,这两个摊每个月能给他带来几万元的利润。
龚亚洲和老婆都是95后,来杭州快六年了,有个4岁的儿子。起初老婆做服装生意,龚亚洲在下沙当厨师。孩子出生后,压力大了不少。龚亚洲琢磨着赚点外快补贴家用,想到了阜阳卷馍。2024年春节,他回老家找老师傅学习了制作卷馍的技巧。回杭州后,花几千块钱买了专门的设备,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兼职在路边摆摊卖卷馍。短视频账号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开的,记录他在杭州摆摊卖卷馍的日常。
线上和线下怎么结合,怎么让小摊的生意越来越好,龚亚洲边干边摸索。去年5月,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之前没有固定的摊位,客源不稳定,后来在九堡这边找到了,积攒了一批稳定的客源。生意越来越火爆,龚亚洲干脆辞掉了厨师的工作,专职摆摊。如今他的短视频账号已经积攒了2万粉丝,累计点赞数1.8万。
要做好一个卷馍,下的功夫不少。食材每天早上6点多送到,就要赶紧起来处理掉,龚亚洲的妻子准备调料和小菜,他卤鸡蛋、炸里脊和香肠。前期的工序有十多道,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才能安心出摊。
阜阳卷馍能火,龚亚洲觉得多少有点家乡的情怀和乡愁在里面。两个小摊,每天来光顾的一半以上都是回头客,其中有很多是老乡,不少人和他成了朋友,这让龚亚洲很有成就感,也坚定了在杭州扎根的决心。他希望慢慢攒钱,在杭州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店面,把老家阜阳的小吃介绍给更多的杭州朋友。阜阳还有很多有名的小吃,比如粉鸡、格拉条、撒汤等等,有机会都想给大家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