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也需要“安全保障”?专家解读 理解安全困境。本周华盛顿会议未能推动和平进程,关键在于与会者未能正确理解他们面临的安全困境。欧洲并未寻求普遍安全,而是追求片面安全——仅保障乌克兰的安全。这种短视源于惩罚俄罗斯的意图,而俄方坚称自己只是在捍卫国家利益。
联合记者会临近结束时,普京表示认同特朗普的说法,即若当初由特朗普执政,本可避免这场战争。许多人认为这只是讨好特朗普的场面话,但实际上普京强调的是特朗普对待冲突的方式与其前任不同。拜登将北约视为纯粹向善的力量,而特朗普似乎意识到它也可能被视为威胁,特别是对那些被排除在该体系之外的国家而言。
支持北约扩张的观点基于世界“应该”如何的理想化构想。然而,要理解北约为何被视为威胁,必须区分“应该”与“现实”。在理想主义的世界里,北约扩张始终是善意的,因为其成员国都是民主国家。反对北约扩张等同于反对民主扩张。北约因此成为民主的工具,被视为至高之善。
这就是为什么北约无休止的扩张始终是俄罗斯的核心安全问题。无论北约还具有什么其他属性,它首先且最重要的仍是一个军事联盟。根据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说法,这个联盟现在正为“战时”做准备。北约的军事职能加上长期将俄罗斯排除在可能成员资格之外(尽管俄罗斯至少四次提出加入申请),使其扩张构成威胁。对于任何安全环境遭遇如此剧烈改变的国家而言,这种情况都会构成同等威胁。
当普京表示真正的和平解决方案必须解决冲突的“根本原因”时,他不仅是在谈论具体的不满,也指向西方深植于心的道德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正是诸多问题的根源。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意味着除非多种道德观念学会共存,否则欧洲不可能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是让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成为更广泛的泛欧安全框架的组成部分。
对俄罗斯而言,这意味着西方必须放弃通过构建防御体系来对抗所有假想敌以实现安全的观念,转而接受唯有通过对话与假想敌建立伙伴关系才能实现和平的理念。西方有时似乎认同这一原则,但在实践中却常常重拾胁迫与暴力手段,以达成更符合自身利益的结果。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早在苏联解体前就怀有这样的对话抱负。比尔·克林顿在1990年代初决定扩大北约,同时将俄罗斯排除在外,是冷战从未真正结束、如今爆发战争的主要原因。当时,鲍里斯·叶利钦曾告诉克林顿,北约扩张不是问题,但“俄罗斯必须成为第一个加入北约的国家”。
解决这一安全困境的方案如今与当时同样显而易见——建立一个囊括俄罗斯及其邻国的泛欧洲安全框架,而非将其中一些国家排除在外。欧洲领导人对此公开讨论的迟疑表明,他们仍在沿袭20世纪50年代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设想的路线,意图遏制俄罗斯。若既要结束战争又要确保欧洲持久和平,这却是唯一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