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清盘人为何稳赚不赔 优先特权下的悖论!8月21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自8月25日上午9时起,中国恒大的上市地位将被取消。这家在资本市场航行了16年的企业最终走向了退市。
2024年1月29日,香港法院下达清盘令,标志着恒大创始人许家印的资本神话彻底终结。曾经跻身世界500强的恒大,在中国280座城市铺开了1300个项目,并依托3000多个法律实体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商业网络。然而,重整计划因债权人集体反对而失败后,安迈顾问的黄咏诗接下了这个被称为“世纪清盘”的任务。黄咏诗现年约50岁,在香港重组领域被誉为“铁娘子”。
在恒大清盘案中,安迈顾问作为清盘人,其收费结构复杂且金额巨大。虽然没有公开的精确账单总额,但根据香港的清盘惯例、费率标准以及恒大的资产规模,可以对其收费构成和总体规模进行估算。
高收费的原因包括风险与复杂程度极高、优先受偿权、激励与风险补偿以及专业团队的昂贵成本。恒大案是港股历史上最复杂的清盘案之一,涉及巨额债务和众多项目及法律实体,跨境协调难度极大。此外,香港《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规定,清盘人的报酬和清盘成本在资产分配中享有最优先的偿付顺序,确保清盘人能够获得稳定收益。
高收费也引发了争议。清盘人的费用从债权人的资产池中优先扣除,可能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一些观点认为,清盘人在破产过程中更像是“秃鹫”,通过合法手段从破产企业的残骸中获取最大利益。同时,尽管清盘人理论上受到法院和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但由于案件复杂,实际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清盘人在资产定价和费用支出方面拥有很大操作空间。
安迈顾问在恒大清盘案中的总费用预计达到数十亿港元级别,这笔钱将从恒大剩余资产中优先支付。对于债权人来说,清盘人既是帮助他们追回资产的关键角色,也是一个代价高昂的服务提供者。恒大的清盘案展示了企业在悲剧性失败的同时,破产专业服务机构却能从中获益的悖论。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对中国恒大集团发出清盘令,任命安迈顾问有限公司的黄咏诗和杜艾迪为共同清盘人。恒大负债2.4万亿,拥有30万套未交付房产。清盘人将优先获得报酬,成为这场悲剧中唯一稳赚不赔的角色。
在香港高等法院的债权人登记处,来自广东的供应商张先生得知清偿顺序后情绪激动。他持有的8000万元商票可能血本无归,而处置这些资产的清盘人却将优先获得报酬。根据香港法律规定,清盘人的报酬、律师费及其他清盘成本位列最顶端,优先于员工工资和有抵押债权人。
按照香港破产管理署的收费标准,清盘人的报酬采用阶梯式计算。即使恒大最后只能卖出几百亿的资产,清盘人的收费仍可轻松达到数亿港元。这笔费用是刚性支出,无论最终能为债权人追回多少资产,清盘人都要先拿走自己的份额。
黄咏诗的履历表显示她在多个重要案件中担任关键角色,包括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雷曼兄弟亚洲业务清盘等。安迈为恒大案配备了超过50人的专业团队,包括律师、会计师、估值师和税务专家,人工成本每月高达上千万。
清盘人的特权不仅限于优先受偿。2024年3月,恒大的清盘人起诉了普华永道,这家曾为恒大出具审计报告的四大行如今成了被追责对象。清盘人拥有广泛的调查权和追索权,可以传唤任何人提供证词,查阅所有公司文件,甚至追溯到清盘前两年内的可疑交易。
恒大清盘案中最艰巨的挑战是安迈顾问在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面临的法律与现实鸿沟。恒大超过90%的核心资产和业务运营都在中国内地,这使得香港的清盘令难以执行。清盘人掌控着恒大香港公司的公章,却不能直接接管那些掌握实际项目的内地子公司。
清盘人正在全球17个司法管辖区追讨许家印及其前高管们的资产。但即使找到如夏海钧藏在美国加州的海滨庄园,追回之路依然漫长。恒大的清盘已经成为一场涉及多方利益的政治经济博弈。在这场巨轮沉没的悲剧中,唯一确定能拿到回报的,只有那些帮助收拾残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