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院士假参事假外交官为何能横行多年 主客观原因交织结果。阮少平、余鹏翔和房文军三人分别假冒院士、参事和外交官。这组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一位朋友发来微信称赞:“为你们这个策划点赞,各行各业均有此类扯虎皮之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造假者被曝光,人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些造假者为何能长期横行?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发现造假者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现在的造假手段越来越高级。例如,阮少平直接冒充中国科学院院士,这种身份容易识别。而有些造假者则冒充国外的山寨院士,这些身份更难辨别。因此,在各种场合中出现了许多所谓的某国或某洲的科学院院士,这些头衔的真实性和含金量难以判断,给中小学管理者等带来了实际困难。
另一方面,人情关系也是原因之一。今日霍州曝光阮少平时,一家他曾造访的学校解释说,阮少平是以朋友身份到校,并非学校主动邀请。另一所中学的情况类似,知名校友带领阮少平一行到校交流,活动期间学校并未对来宾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查。这些内部人员或知名校友的介绍让造假者得以蒙混过关,之后他们又通过相关网站发布信息进一步包装假身份。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助长了造假现象。阮少平和余鹏翔冒充的是国内真实存在的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参事室。相比之下,房文军则虚构了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中心”。尽管这个组织与联合国和国际刑警组织没有任何关系,但因其名称听起来权威且耳熟能详,使得很多人信以为真。
最后,一些论坛或活动的主办方也可能参与了造假。这些活动本身可能就是山寨性质,真正的名人和专家请不到,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给了造假者舞台。比如房文军曾在泰国曼谷与某汪姓“书法家”互相吹捧,而颁发给房文军奖项的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早已被民政部列为“离岸社团”和“山寨社团”。
综上所述,这些合谋者的意图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