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欢迎60万中国学生 稀土与人才的博弈!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南草坪提及“200%关税”和“60万中国学生”,将全球市场、北京、首尔和硅谷同时拉入同一新闻事件。稀土磁铁、关税大棒、留学签证这三件看似无关的事情被他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当华盛顿把一张关税清单和一张录取通知书同时放在谈判桌上时,它究竟想买什么、又在卖什么?稀土真的会决定中美关系的下一轮走向吗?
过去十年,外界对稀土的认知经历了巨大变化。2010年中日钓鱼岛风波时,稀土首次被贴上“武器化”标签;2019年特朗普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时,稀土被列入豁免清单,市场意识到“卡别人脖子也会勒自己”;2023年拜登《国防生产法案》将永磁体列为关键物资,稀土正式升级为“国防必需品”。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报告,美国100%的重稀土分离产能、92%的轻稀土分离产能依赖中国。五角大楼F-35的雷达、弗吉尼亚级潜艇的推进电机、苹果手机上的线性马达,都离不开钕铁硼磁体。去年7月,中国对美稀土制品出口量环比激增34%,看似“雪中送炭”,实则暴露了美国制造业的脆弱性。更微妙的是,中国海关🛃总署从2023年7月开始单独列项统计“稀土永磁体”,这被视为提醒华盛顿:清单在中国手中。
特朗普的“200%关税”并非简单的价格杠杆,而是一种“以税换矿”的极限测试。如果中国减少磁铁出口,美国下游企业将被迫支付更高成本,从而倒逼国会加速本土稀土产业链立法;如果中国继续出口,美国则可用关税收入补贴本土矿山。无论哪种情况,华盛顿都在试图将稀土博弈从“供应链安全”升级为“财政再平衡”。
特朗普说“欢迎60万中国学生”的同一天,美国国务院内部备忘录📝显示,F-1签证的“敏感专业审查清单”新增17个STEM方向,包括量子传感、高超声速推进。表面上看,这是敞开大门;实际上,是把“签证”变成了可量化的谈判筹码。每多批1000份签证,能否换来额外100吨磁铁配额?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数据,2023年在美中国内地学生总数为28.9万。若增至60万,意味着四年内为美国高校带来约240亿美元💵学费现金流,并间接支撑14万个本地就业。更重要的是,中国学生集中在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方向,恰好与五角大楼“Replicator”无人机计划所需人才高度重叠。共和党议员汤姆·蒂凡尼已提交《2024校园安全法案》,要求所有中国籍STEM研究生入学前必须通过“经济间谍风险评估”。特朗普的60万目标更像是给北京抛出的“期权”——只要稀土供应稳定,签证大门就敞开;一旦断供,法案立刻生效。
8月20日,美国财政部通过《国防生产法案》授权,以“国家安全”名义购入英特尔可转换优先股,占股约10%。官方说法是“补贴先进制程”,但文件脚注透露:英特尔必须在未来五年将稀土磁铁本土化率从目前的12%提升至50%。英特尔为何愿意接受“捆绑”?因为EUV光刻机里的磁悬浮轴承、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风扇、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均需耐高温钐钴磁体。全球钐钴专利的70%掌握在中国科学院三环公司及关联企业手中。英特尔若想在2026年前量产18A制程,就必须确保磁铁不断供。美国政府的“入股”本质上是用纳税人的钱,替英特尔预付了一笔“稀土保险费”。更耐人寻味的是,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旁边,同步开建一座稀土永磁体回收工厂,技术源自美国能源部艾姆斯实验室。华盛顿的算盘是:先用中国学生和技术移民填补研发缺口,再用关税收入补贴本土循环产能,最终把“稀土—芯片—武器”的三角闭环留在北美大陆。
稀土开采的高污染标签一直是美国环保团体阻击本土矿山的利器。特朗普此次罕见地提及“清洁稀土”,并宣布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成立“可持续矿产联盟”。这意味着未来对中国稀土的围堵将不止于关税,还会叠加“碳关税”和ESG审查。美国最新《通胀削减法案》细则规定,电动车若要享受7500美元💵税收抵免,其永磁体必须来自“受信任国家”,且供应链碳强度低于每公斤二氧化碳当量20千克。中国工信部2023年报告显示,国内钕铁硼平均碳强度为25千克。换句话说,即便中国磁铁零关税,也可能因碳超标被踢出美国市场。特朗普把“60万中国学生”包装成“文化互信”,实则是为“友岸”叙事铺路:先让华裔科研人员在北美建立“绿色稀土”技术路线,再反向输出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矿山,最终用北美标准取代中国标准。这场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到碳排放计算器的暗战,才是关税数字背后真正的棋盘。
距离美国大选不足百日,特朗普的每一次喊话都在试探三个群体的反应:锈带蓝领是否相信“200%关税”能带回工作机会?硅谷金主是否认为60万中国学生能填补AI人才缺口而不泄露核心算法?国防鹰派是否认为英特尔10%国有化足以让F-35不再受中国磁铁掣肘?最新民调显示,在决定摇摆州胜负的“郊区母亲”群体中,57%支持“对中国强硬但保留教育交流”。这意味着特朗普必须在大棒与胡萝卜之间找到“刚刚好”的剂量:既要让稀土议题持续发酵,又不能真的让iPhone涨价到1000美元💵以上。“200%关税”更像是一根悬而未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60万中国学生”则是随时可以收紧的闸门。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动态平衡:剑越锋利,闸门越值钱;闸门开得越大,剑就越不容易落下。
稀土的英文是“rare earth”,但真正的稀有之处不在矿山,而在谈判桌上。谁能把它从大宗商品升级为地缘杠杆,谁就能在下一轮产业革命里占得先机。特朗普的“200%”与“60万”看似即兴发挥,实则把华盛顿的焦虑浓缩成了一个交易公式——关税是杠杆,签证是期权,选票是交割日。问题是,北京是否愿意接受这种“稀土换人才”的零和剧本?如果中国明年把永磁体碳强度降到15千克,美国是否敢把“环保门槛”继续下调?当元素周期表撞上选票算法,唯一确定的是:下一轮中美谈判的筹码,将不再只是吨和美元💵,还有碳、学生、芯片和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