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玉林市容县发生一起持械伤童事件,视频中一名女子突然冲向路边玩耍的男童,手持铁锤砸向孩子头部,鲜血瞬间渗出,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
8月27日晚,容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嫌疑人李某某系精神障碍患者,在途经该镇新北街一店面时,用塑料袋包裹的家用铁锤对一名路边玩耍儿童进行伤害,致其头部受伤。伤者经及时送医救治,无生命危险。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李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只要嫌疑人在犯罪时并非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就需要负刑事责任。因此,精神病不是逃脱法律制裁的理由。公众仍有诸多疑问:为何选择毫无反抗能力的孩子作为目标?这场伤害是随机突发还是早有预谋?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个案真相,更涉及公共安全,亟待警方给出答案。
令人沉痛的是,类似事件并非孤例。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已有几起精神病人杀人案件,造成多人死亡。每一起案件都引发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担忧。近年来,我国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监管漏洞存在。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超过95%,但剩余5%的患者可能成为监管链条上的“漏网之鱼”,给社会安全带来隐患。
公共安全无小事,精神障碍管理不能有盲区。只有织密监管防护网,注入关怀力量,才能让每个人在街头行走时感受到稳稳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