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新一代国产商用桌面操作系统与服务器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1发布。
今年5月,华为两款鸿蒙电脑正式开售。鸿蒙电脑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从内核层开始自主可控的电脑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迎来重要突破。截至目前,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终端数量已超过1200万台。
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持续攻关,以银河麒麟、鸿蒙等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取得突破,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向“好用”迈进。移动、服务器和工业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创新步伐也在加快。
在北京一家华为销售门店,读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小李正在体验鸿蒙电脑。“鸿蒙电脑的系统界面很容易上手操作,使用起来很方便。”小李表示,随着常用的办公和设计软件完成适配,他会考虑选购鸿蒙电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已高度集中,微软Windows和苹果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合计近90%。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我国在操作系统领域一直没有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来,操作系统居于信息产业上下游的枢纽位置,发挥基础性、平台性作用,对保障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他认为,尽管完全做一套新体系确实很困难,但在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方面,这是必要的且可行的。
鸿蒙操作系统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一。这一2015年立项的国产操作系统,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完了同行30年的历程,跻身全球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之列。此外,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操作系统实现了我国在云计算操作系统领域的突破。阿里云技术研发负责人蒋江伟表示,只有自主研发,才能盖起“高楼大厦”。自“飞天”开始,阿里云在数据库软件、物联网平台、云服务器、城市大脑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自研技术成果。
成功的操作系统往往拥有数量庞大的应用和完备的生态体系。近年来,国产操作系统在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麒麟软件已经研发出银河麒麟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多种产品。麒麟软件首席科学家韩乃平介绍,麒麟操作系统已经跨过生态建设生存期,进入快速扩张阶段,适配的软件已涵盖办公、影音、图像、社交等品类,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基于麒麟操作系统进行原生开发。
作为平台型技术,国产操作系统的突破带动了国产软件全面成长,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金山办公副总裁姚冬表示,为了适配鸿蒙操作系统,WPS办公软件开启了“技术迁徙”,移植了约4000万行代码,解决了500多个技术难题。鸿蒙操作系统首席架构师李世军认为,在国产操作系统支撑下,国产软件加速技术创新与功能迭代,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全面成长。鸿蒙电脑依托自主可控的系统生态,将为国产图像处理软件提供发展机遇,并支持生态伙伴在同一平台上持续优化产品体验。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趋势下,国产操作系统加快发展。《中国操作系统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5年将达到250亿元。今年5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发射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在任务执行期间运行稳定、性能优良,为发射各点位的业务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麒麟操作系统已成为办公、管理和生产运营的重要底座,服务于政务办事、金融消费、交通出行、通信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
近年来,国产操作系统充分利用新技术发展机遇,引入人工智能、智慧交互等新功能,在“补课”的同时努力实现“超越”。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迭代,为国产操作系统实现“换道超车”提供了宝贵机遇;开源软件和开源社区的发展也有助于打破操作系统市场格局。去年8月,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发布了首个AI版本,用户可根据自身设备情况自由组合,灵活部署云侧和端侧模型,在联网和无网情况下都能使用。
业内专家表示,自主可控、自立自强是一个长期过程。国产操作系统发展过程中面临软件适配、硬件兼容、用户习惯转变等问题,迫切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广大用户的包容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