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离世女村支书父母已痛失两子 爱与责任的永恒印记。黄念的父亲每次收到女儿转来的52元时,都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温暖。这是刚参加工作的女儿从每月两三千元工资中挤出的心意,她总说“52是爱你的意思,等工资高了,就给你们发520”。然而,这份藏在数字里的爱,在2023年8月突然定格,再也没有后续。
22岁的黄念是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油迈乡打寒村的村支书。她在西北民族大学读书期间品学兼优,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邻里家长提起她总是称赞不已。毕业后,尽管有机会跟着父母去浙江发展,但因为入党早且家乡需要年轻力量回村助力,她毅然选择留在生她养她的村庄。
今年2月,黄念正式上任打寒村村支书。尽管工资不高,她却全心投入工作: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开会、走访村民、处理大小村务,忙得脚不沾地;村里经费紧张时,她自掏腰包垫付活动费用,从不计较;暑假里看到不少孩子没人辅导作业,她干脆把办公室改成免费“托儿所”,陪着孩子们写作业、讲故事,耐心细致。短短几个月,这个年轻的女支书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与爱戴。
8月22日,七夕这天,本该是充满温情的日子,却成了黄念生命的终点。当天上午,她在油迈乡政府开完工作会议后,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返回打寒村。行至国道552线各沙路口时,一辆轿车与她的摩托车发生碰撞,黄念当场重伤。尽管周围群众紧急联系医院并全力抢救,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从此,打寒村的街巷里再也看不到那个骑着摩托车奔波的身影;村支书办公室里也没了孩子们围着她问问题的热闹笑声。
这场意外对黄念一家打击巨大。13年前,黄念的弟弟也因意外去世,如今唯一的女儿又骤然离去。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接到消息时,整个人都垮了,赶回贵州的路上泣不成声,嘴里反复念叨着女儿的名字。他们还记得,黄念曾不止一次跟他们说“我会好好努力,以后考上公务员,给你们买房子,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可这些满心期待的承诺终究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遗憾。
黄念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个个细微处藏着最动人的力量。她用22年的时光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是用长度衡量,而是用付出的温度和留下的痕迹来定义。她本可以选择更轻松的人生,却偏偏回到家乡,用微薄的工资和满腔的热忱为村庄做事、为村民着想。如今,她虽然离开了,但那些被她辅导过的孩子、她走过的村路、她留在村民心中的记忆,都会成为她生命的延续。或许,对黄念最好的纪念就是记住她的善良与担当,让更多人知道,曾有这样一个年轻的女支书,用尽全力爱着家乡,也用自己的方式活成了一束照亮他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