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演员🎭️虞书欣的父亲虞丕杰通过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宣布,已就财经博主“老潘财商”发布的系列失实言论提起名誉权诉讼。这场持续数月的“国企资金门”争议迎来关键转折,虞丕杰团队不仅晒出合作合同、财务凭证等核心证据,更表示将用法律手段彻底击碎谣言,引发全网热议。
事件起源于财经博主“老潘财商”发布的《家里有矿》系列视频。该博主通过分析工商信息、裁判文书等公开资料,指控虞丕杰控股的华尚矿业在2009-2013年间与国企新余新钢矿业的15亿元合作存在利益输送,并指出其公司税负率仅0.3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涉嫌偷税漏税。视频还披露虞丕杰曾以月利率3.6%(年利率43.2%)放贷3780万元,远超法定利率上限。
面对质疑,虞丕杰于5月委托律师发布声明,称华尚矿业仅为财务投资者,交易均通过公开招标完成,不存在利益输送。但因未公开财务数据等核心证据,争议持续发酵。此次名誉权诉讼的发起,标志着双方矛盾从舆论战升级为法律战。
虞丕杰团队起诉提供了多重证据:合作合同原件显示华尚矿业与新钢矿业的交易均通过公开招投标流程,价格条款符合市场行情;财务审计报告证明华尚矿业税负率异常系因享受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已依法完成纳税申报;微信沟通记录显示老潘财商曾向虞丕杰团队索要“信息核实费”,遭明确拒绝后开始密集发布负面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老潘财商的认证主体禾秋文化(佛山)有限公司曾因拖欠税款被列入欠税名单,其发布的视频中部分数据存在逻辑矛盾——例如指控华尚矿业“侵吞国资”的同时,又承认该公司在合作期间为新钢矿业创造超3亿元利润。
事件引发网友激烈讨论,形成鲜明对立的两大阵营。支持派认为虞父已通过律师声明和诉讼回应质疑,老潘拿不出实锤就该道歉;质疑派则认为15亿交易细节未公开,仅凭律师声明难以服众,建议向纪检部门举报。更微妙的是,虞书欣因早年综艺争议及父亲事件,7天内掉粉超72万。有网友翻出其早年采访中“父母对金钱把控严格”的表述,与老潘财商披露的“用大量现金购买奢侈品”形成反差,质疑其“甜妹人设”背后的资本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本案核心在于判断老潘财商的言论是否构成“捏造事实”。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若其发布的“国资侵吞”“高利贷”等指控缺乏证据支撑,可能构成名誉侵权。虞丕杰团队需证明老潘财商明知信息不实仍故意传播,相关言论已导致虞丕杰社会评价显著降低,且名誉受损与商业代言、合作机会流失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虞丕杰此前涉及的民间借贷纠纷可能成为老潘财商反击的突破口。法律界人士提醒,公众人物在维权时需特别注意自身商业行为的合规性,否则可能陷入困境。
此次事件暴露出公众人物家族财富管理的深层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王增武指出,一代企业家普遍存在“家企不分”的治理缺陷,虞丕杰的15亿交易纠纷正是典型案例。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透明度提升,明星️及其家族的经济行为已成为公众监督的重点。唯有财富透明、经营合规,方能真正赢得公众信任。
截至发稿,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这场“明星️家族vs财经博主”的法律博弈,究竟是虞丕杰自证清白,还是老潘财商撕开资本隐秘一角,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