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舞台的聚光灯再次投向北京,26国领导人集体来华的名单,将勾勒出一幅世界格局正在重塑的生动图景。
8月28日上午,外交部部长助理洪磊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等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这份名单信息量十足,既有老朋友也有新伙伴,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战略方向。东南亚国家几乎全员到齐,中亚五国总统一个不落,还有欧洲朋友顶着压力前来捧场。国际社会正在用脚投票,这场纪念活动已然成为观察国际关系走向的重要窗口。
01 中俄朝铁三角:战略协作稳如泰山
普京和金正恩的到场毫不令人意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近年来持续深化,双方在能源、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普京此次来访,无疑又是中俄关系高水平的又一次彰显。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出席,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俄朝关系的升温有着清晰的现实逻辑。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遭受西方全面制裁,急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来缓解国际孤立和经济压力。朝鲜则长期处于国际制裁之下,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和外交困境。两国“抱团取暖”,俄罗斯需要朝鲜的军事支持,朝鲜则渴望俄罗斯的技术和能源援助。
02 东南亚全员到齐:南海风波挡不住区域合作
仔细观察名单,你会发现东南亚国家几乎倾巢而出。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越南国家主席梁强、老挝人革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通伦、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地区国家领导人都将出席。这些国家中,有些曾经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如今都选择来到北京,共同纪念历史时刻。这充分说明南海风波挡不住区域合作的大趋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更是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融合与政治互信正在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03 中亚五国全勤出席:“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坚定支持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总统一个不落,全部出现在来宾名单上。这个信号再清晰不过地表明,中亚国家依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最坚定的支持者。中亚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中吉乌铁路项目的推进,将把中国与中亚、欧洲、中东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运输距离将大幅缩短900公里,运输时间能节省7到8天。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刚连任就飞往北京,充分显示了哈方对发展中哈关系的重视。这种“一带一路”示范效应正在整个地区扩散,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04 欧洲朋友亮相:西方阵营裂缝藏不住了
在一众来宾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的出席格外引人注目。这两位欧洲领导人的到来,反映了欧洲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并非铁板一块。武契奇近期在国内面临大规模抗议活动,但仍然坚持前来北京。他曾在欧洲媒体专访中表示:“在我离任之前,塞尔维亚将坚定不移地走在欧盟道路上,致力并专注于这条道路。”但同时,他也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走钢丝,保持与克里姆林宫的关系。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更是因为北约军费问题与美国闹得不可开交。2025年6月,菲佐甚至威胁要退出北约,直言“我们负担不起疯狂的军备竞赛”。这些欧洲领导人的选择表明,西方阵营内部的裂缝已经越来越藏不住了。各国都在基于自身利益做出理性选择,而不是盲目跟随某个大国的指挥棒。
05 中东棋局变化:伊朗总统的选择令人玩味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刚刚上任三个月,就选择中国作为重要出访地,这其中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中东棋局正在起变化,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中国成功调解沙特与伊朗关系后,在中东地区的声望显著提高。伊朗总统此次来访,将进一步深化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注入新动力。
甚至连正在应对地区冲突的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都抽身赶来,这充分说明各国对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视。国际社会正在用脚投票,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发展模式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这场盛会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纪念活动,成为中国外交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国际社会用脚投票的结果已经清晰可见:合作共赢的理念正在战胜零和博弈的思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美国还在忙着加速F-35生产线,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朋友多了,路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