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桨板、帆板等水上运动成为广大群众消暑娱乐的热门方式。然而,气象复杂多变,此类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近期,海警部门连续救助了多名因进行水上运动而受困的人员。
近日,辽宁大连海警局中山工作站接到报警称,一名男子驾驶电动水翼板游玩时迷失方向,无法自行返回岸边。接警后,海警执法员立即展开救援。经过20分钟的搜救,受困男子李先生听到警笛声,大声向执法艇呼救。众人经过努力,成功将李先生救起。经了解,由于当天海面温度骤降,李先生身体出现失温症状,并且突发的浓雾使其瞬间失去视野,无法辨认返航方向,从而被困海中。
无独有偶,辽宁大连海警局甘井子第二工作站近期接到王先生报警称,自己因电动桨板电量耗尽,被困海上。海警执法员驾驶执法艇小心靠近,5分钟后,两人被安全转运至执法艇上成功脱困。
类似的警情在山东烟台也有发生。近日,山东烟台海警局高新区工作站接到报警称,3名群众在划桨板期间受困,无法返回岸边。后经了解,三人出海后,海上风力突然增强,海浪随之加大,仅靠人力划桨无法调转方向返回岸边,反而被海浪越带越远,最终导致被困海中。
多起被困事件的重要原因是当事人对海况了解不全面,缺乏正确判断。海警人员给出了具体注意事项的提示。游客应提前了解涨退潮时间,可以通过搜索所在地的潮汐时间表来确认涨退潮具体时间。退潮时的危险远大过涨潮,很容易被海水推离岸边。此外,在海上游玩前做好充足的检查与准备也非常重要。出发前一定要检查装备,确保燃料或电量充足,求生装备状态良好。在游玩过程中,也要时常进行检查,避免因电量或燃料耗尽导致无法返航。
掌握一定的自救技巧有助于应对突发险情。出海游玩时,正确穿戴好救生衣🦺是保护自身的首要前提。救生衣🦺领口和腰间的卡扣要系紧,如果是绳索的话,必要时打死结。救生衣🦺上通常配备救生哨,吹响救生哨可以向远处传递信息,让救援人员尽快发现你。如遇到突发险情,被困海上,游客不要因为慌乱盲目游泳,消耗宝贵的体力。尽可能利用身边漂浮物,尽快令身体脱离水面,减少热量损失,同时等待救援。在向外界求助时,还要尽可能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能够精准开展救援。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具体位置,可以提供周边环境信息,比如身边有什么岛屿,岸上有没有标志性建筑,出发地在哪里,离出发地还有多远的路程等,便于快速锁定求救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