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头羊比亚迪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分化战局。2025年7月的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但在国内市场却遭遇了罕见的下滑。
比亚迪7月海外市场销售80178辆,同比暴增159.5%,在巴西、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稳坐新能源销冠宝座。与此同时,国内销量却出现15.45%的两位数下滑,这种“国内跌、海外涨”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
具体来看,比亚迪在2025年1-7月累计销量达249万辆,同比增长27%,继续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榜首。细分数据揭示出更复杂的情况。海外市场方面,比亚迪在巴西销售9691辆,同比大增60%,跻身品牌榜前十;在西班牙以2158辆的单月销量荣获新能源品牌榜第一名,同比上涨665%;在意大利市场,比亚迪以2019辆的销量成绩稳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首,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国内市场,比亚迪面临挑战。7月总销量34.4万辆,同比仅增0.56%。王朝网的汉、秦、元等主力车型销量同比暴跌26%-43%。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5%,市场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博弈”。其次,比亚迪过去凭借“车海战术”获得市场优势,但真正能打的爆款屈指可数。竞争对手如吉利的雷神插混、长安的蓝鲸插混等技术快速迭代,在能效、性能上与比亚迪的差距日益缩小。此外,产品矩阵问题也逐渐显现,海洋网7月销量17.9万辆,首次超过王朝网,但两者定位高度重叠,导致内部竞争激烈。高端化进程受阻也是一个痛点,腾势、方程豹、仰望三驾马车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仰望U8月销仅80辆,同比下滑22.78%。
相比之下,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技术优势和本地化战略。“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已搭载超120万辆车型,7月辅助驾驶车型占比达87%。灵鸢车载无人机、兆瓦级闪充超级e平台等前沿技术持续落地,巩固了技术领先地位。此外,比亚迪在海外市场采取了深度本地化策略,7月,比亚迪巴西工厂迎来首车下线,泰国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交付,创造“卓越速度”新标杆。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已遍及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差异化产品策略也是成功的关键,针对不同地区需求推出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如在巴西,海鸥售出3011辆,同比激增102.4%。
面对当前形势,比亚迪正在积极调整战略。2025年8月,比亚迪宣布取消宋L GT等车型的上市计划,将资源集中到超级E平台和下一代智驾系统。这套平台整合了纯电、插混、增程三大技术路线,目标是将综合能效再提升10%-15%,彻底解决“同平台不同质”的行业难题。同时,固态电池的装车测试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理论续航1875公里的技术突破,让行业惊呼“这是要重新定义电动车规则”。
比亚迪还面临供应链管理的挑战,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如何在降本增效与质量把控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比亚迪必须破解的难题。这场转型注定是一场充满阵痛的“凤凰涅槃”,但也唯有如此,比亚迪才能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中,真正成为“世界的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