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集团总经理赴北京看九三阅兵 外交风云再起。2025年8月28日,中国外交部公布了一份名单,邀请了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名单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
这份名单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金正恩排在普京之后的第二位,这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此前,外界关注的焦点是韩国总统李在明是否会出席,但最终他没有来,而是派了国会议长禹元植。这一安排不仅涉及外交排位,还反映了东北亚地区的格局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希望通过这次纪念活动回顾历史并展示当前的实力。阅兵式是活动的重头戏,天安门广场上将有部队列队和武器装备亮相。2015年70周年时,曾有30多位外国领导人出席。此次80周年纪念活动规模也不小,共有26位领导人出席,涵盖亚洲、欧洲、非洲和拉美地区。普京排在第一位并不意外,中俄关系密切,普京多次访问中国,最近一次是在2024年签署了重要协议。金正恩排在第二位则显示出中朝关系的重要性。
此前,媒体普遍关注韩国总统李在明是否会出席。7月初,中国通过外交渠道询问李在明是否出席,但他最终决定不参加。8月中旬,韩国特使朴炳锡访华三天,在大使馆召开记者会讨论经济合作,但未提及朝鲜领导人出席的情况。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严密,直到名单公布,金正恩的名字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名单排序传递了强烈信号。普京排在第一位,体现了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金正恩排在第二位,超过了传统盟友,表明中朝关系的重要地位。朝鲜需要外部支持,尽管强调自力更生,但在经济上仍离不开中国。2024年6月,俄朝签署了军事同盟协议,外界一度担心中朝关系受到影响。这次普京和金正恩同台出现,回应了这些质疑,显示中国对两国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东北亚局势稳定。
对金正恩而言,这次出席是一次外交突破。他上台后推进核导项目,并在国际制裁和疫情影响下维持控制。2024年与普京签署条约加强军技合作。此次访问北京是他六年来首次访华,也是首次参加多边场合。其他出席的领导人还包括伊朗总统佩泽什基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等,非西方阵营国家较多,展示了中国广泛的国际朋友圈。
韩国方面显得有些尴尬。李在明处理中美关系时左右摇摆,安全依赖美国,经济依靠中国。他选择不来避免了不必要的解读,但位置被朝鲜占据,反差明显。中国这一安排提醒韩国机会有限。禹元植的低调出席未能改变整体态势,韩国的影响力有所减弱。阅兵后,多边互动继续进行,金正恩与中国官员讨论合作,重点在于经济援助和稳定。普京也与金正恩交流技术交换。整个事件强调了中俄朝轴心,对抗西方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