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透露,将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这些文件将针对意见中提出的六大行动涉及的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的目标、方向和措施。同时,加快标准制定,促进语料数据、模型和智能体协议等的标准化发展。
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涵盖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和全球合作六大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强调,“人工智能+”工作覆盖面广、参与主体多,统筹协调至关重要。接下来,发改委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加速推动专项方案和政策出台,形成政策合力,在资金支持、环境优化及风险监管等方面加强协同,以促进产业发展。
围绕六大行动中的重点行业,将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行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安全治理、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将制定详细的政策指引,为行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和底线,激发市场活力。此外,还将加快标准建设,分层、分行业推进,促进不同领域间的协同连通,释放要素协同乘数效应。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指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与指南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例如,《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已将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等七个部分纳入统一框架,降低了跨行业推广的成本,提高了合规的一致性和可验证性。
在制定配套文件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将通过重大项目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利用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用好相关政策工具如“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张铠麟表示,下一步将不断优化智算资源布局,持续发放“人工智能券”,降低创新成本;打造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应用中试基地,汇聚行业优势资源;深化关键场景应用,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智能终端普及,创新补贴方式,让更多优质的人工智能产品惠及民众。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凝聚国企和民企力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张铠麟表示,发改委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挥其机制灵活、创新力强的优势,同时鼓励央企和国企发挥行业带动和资源整合示范作用,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在国计民生重点领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