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木匠到印尼打工遭欠薪 法官助力追回血汗钱。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张倩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动争议案件。工人代表何某在拿到公司补发的工资款后,对张倩法官表达了感激之情。
两年前,何某在一家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滁州市某建筑公司的招聘广告,决定前往印度尼西亚务工。他和其他工友与安徽某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后,前往印尼从事木工工作。然而,他们在海外的工作生活并不如预期,不仅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双休日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也被克扣,甚至还会被随意罚款。公司还以劳动技能、工作能力考核不达标为由降低了他们的工资标准。
何某在印尼工作了半年后,于2023年9月回国,并开始帮助有相同处境的工友维权。他向滁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未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驳回了何某等人的诉讼请求,他们随后上诉至滁州中院。
张倩法官接手此案后,通过深入研判发现涉及两家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较多,部分案件已经调解或撤诉,部分则被判决驳回。她认为这批案件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争议,背后涉及外派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张倩逐个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人电话沟通,倾听他们的委屈和怨气,耐心安抚情绪。她还与滁州市商务局积极沟通,咨询企业海外用工方面的专业问题,并邀请商务局工作人员参与调解。
经过多次沟通,在滁州中院和市商务局的共同调解下,何某等8人放弃了部分加班费补偿的诉求,滁州某建筑公司同意按照之前承诺的工资标准重新核定并补发工资款,共计27万余元。此外,还有一起同类案件也得到了解决,两家公司同意支付该案工人的工资款。
今年6月,何某等8人的诉讼代理人与滁州某建筑公司代表签订了和解协议,该系列案件得到圆满化解。张倩表示,此类劳动争议因劳动地点在境外且法律关系复杂,若不妥善处理将会激化矛盾。滁州中院还向滁州市商务局发送司法建议书,推动辖区内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合法合规用工,保护外派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