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运动有益健康,但面对众多运动项目时,如何选择性价比最高且对长寿更有益的运动呢?欧洲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球拍运动是延长寿命的最佳选择。《生命时报》结合该研究和多位专家的观点,列出了球拍运动的优势,并提供了科学运动的方法。
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老年科学》上,通过对183个国家的95210名运动员和44个运动项目的分析,得出结论:球拍类运动在男性♂️群体中将寿命延长了5.7年,在女性♀️群体中则延长了2.8年。此外,球拍运动还能降低全因死亡率47%,比游泳和散步的效果更好。球拍运动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幅度更是高达56%。
球拍运动是一种强度适中的运动,它不仅锻炼力量、平衡、灵活性和柔韧性,还具有社交属性,趣味性强,对身心健康有显著作用。这类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肌供氧能力和心脏功能,降低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以及身体炎症水平,改善机体代谢。打球过程中,眼睛需要判断球路,大脑快速做出反应,神经系统将综合分析结果传递给运动系统,调动相应肌肉群完成一系列动作,从而健脑护眼。长时间伏案工作或玩手机的人颈椎容易僵硬,打羽毛球等球拍运动可以拉伸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与疲劳。此外,球拍运动还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敏捷性和协调性。由于其趣味性和互动性强,通过奔跑和变换身体姿势感受接球的互动,能极大愉悦身心。
尽管球拍运动有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引发多种损伤。常见的损伤包括肩部损伤(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手腕挫伤、肘关节损伤(如“网球肘”)、腰部损伤(如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损伤以及下肢损伤(如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撕裂、踝关节扭伤)。因此,在进行球拍运动时,建议做好以下准备:
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装备,最好在有龙骨地板或塑胶场地上运动,避免水泥、瓷砖等硬地,减少关节劳损。根据自身技术、打法、能力挑选适合的装备,关注球拍的重量、挥重、平衡点、线的磅数等,可辅助使用护膝、护踝等护具。运动前要先进行热身,常采用慢跑、操类运动进行神经肌肉动态激活;运动后,可采用按摩或静态拉伸放松,消除疲劳,促进恢复。针对肌肉承受较大负荷的部位,如大腿、小腿、手臂等,拉伸到最大幅度时保持20~30秒,重复2~3次。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每项运动、每个动作都有不同要求,建议开始运动前请专业教练进行规范指导,或通过视频学习正规动作要领,再做锻炼。适量锻炼,增强体能,建议一周运动3~5次,每次时长控制在45~60分钟,以身体可承受、运动次日感觉精力充沛、无疲劳感为宜。重点增强核心、肩部、手臂和腿部肌肉的锻炼,评估并加强自身“弱点”环节,提升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