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怀疑泳池水质不佳导致甲肝 泳池污染引关注!2025年8月31日,一名消费者在赫瑞斯健身房游泳后出现健康问题。该消费者游泳后出现呕吐症状,短短4天内体重下降8斤,并于8月8日被确诊为甲型肝炎,被迫取消了原定9日的出国行程。当事人怀疑这与泳池水质污染有关,目前当地卫生部门已介入调查。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甲型肝炎防治知识》,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到6周,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和黄疸等。患者提到的快速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持续呕吐和食欲不振导致的脱水及营养摄入不足。
从公开信息来看,这起事件的关键时间节点包括:游泳行为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期间;症状出现后4天内体重急剧下降;8月8日确诊甲肝;原定9日的出国行程被迫取消。这种时间序列与甲肝的潜伏期特征高度吻合,增加了泳池水质污染导致感染的可能性。泳池水质安全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根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游泳场所水质应符合严格的卫生标准,包括游离性余氯保持在0.3-1.0mg/L,pH值在6.5-8.5之间,且需定期更换、消毒。若管理不善,泳池确实可能成为甲肝等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特别在夏季高峰期,游泳者增多、水温升高,更易滋生细菌病毒。
甲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强。有研究表明,在适当条件下,HAV可在水中存活数月之久。这解释了为何即使泳池进行了常规消毒,若消毒不彻底或循环过滤系统存在缺陷,仍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当事人反映的呕吐症状,也可能是摄入被污染池水后的直接反应。目前卫生部门的调查重点应包括泳池水质的日常监测记录、消毒措施执行情况、循环过滤系统运行状态以及近期游泳者健康状况统计等。特别需要核查余氯浓度是否达标,因为这是杀灭水中病原体的关键指标。此外,还需调查健身房是否严格执行了“红眼病、皮肤病、肝炎等传染病患者禁止入内”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