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还能跑多快!蜜雪冰城在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之后也交出了亮眼的业绩。8月27日,蜜雪冰城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8.75亿元,同比增长39.3%,利润27.18亿元,增幅达44.1%。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规模的持续扩张。截至6月30日,蜜雪冰城在全球门店超过5.3万家,与去年同期超4.3万家门店相比,一年内新增近万家门店,相当于每天新开约27家门店。尽管外界质疑其是否会遭遇规模效应的天花板,蜜雪冰城用业绩证明了规模扩张的可持续性。然而,单店盈利下滑和食品安全危机等挑战依然存在。
去年3月,蜜雪冰城登陆港股时,虽然打破了“茶饮破发”魔咒,但4.5万家门店数量一度引发资本市场的担忧。最新业绩显示,蜜雪冰城整体盈利能力依然在线。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实现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毛利达到47.06亿元,同比增长38.3%。商品和设备销售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30.5%降至30.3%,加盟和相关服务毛利率则从81.7%升至82.7%。
财报显示,商品和设备销售毛利率微降是由于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和收入结构变化。整体利润率及加盟服务毛利率的提升,则体现了规模效应。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增至53014家,比去年同期新增9796家门店。2024年底,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最大的品牌。截至6月30日,仅国内门店就增至4.83万家。
在国内市场,蜜雪冰城主打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达27804家,占内地门店总数的57.6%。相比之下,一线城市门店共2356家,占比仅4.9%。尽管蜜雪冰城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但其营销开支较为合理。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增长40.2%至9.13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6.1%;行政开支增长56.6%至4.37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2.6%升至2.9%。
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头戴王冠、手持冰淇淋权杖的雪王形象广受欢迎。这种有网感的品牌形象和极致低价的认知,让蜜雪冰城稳稳占据C位,并带动品牌在下沉市场的号召力。此外,“雪王”IP自带流量,在线上可以通过话题制造持续引爆社交平台。截至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话题在抖音平台累计播放量已超过542亿次。线下活动如“雪王”巡游、“百变雪王全球展”等活动也进一步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今年4月以来的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中,蜜雪冰城、瑞幸等头部茶饮品牌成为赢家。“0元购”等极致低价策略迅速引爆销量,7月8日,据“京东黑板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4个月,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成为首批销量破亿品牌。外卖渠道的爆发带来了短期销量增长,也带动了蜜雪冰城的业绩增长。
虽然集团全球门店总数增长,但蜜雪冰城的海外市场正在悄然收缩,海外门店由2024年底的4895家减少至4733家。上半年,蜜雪冰城对印尼、越南两大重点市场的存量门店实施了运营调改和优化。与此同时,蜜雪冰城并未放缓全球化步伐,4月,蜜雪冰城哈萨克斯坦首店开业,海外门店版图将进一步扩大到中亚市场。
蜜雪冰城通过子品牌幸运咖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幸运咖以6.9元一杯的低价攻入一二线市场,战略定位上复制蜜雪冰城的成功模式,将价格带降至5-10元。幸运咖门店布局呈现明显的下沉特征:71%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12.1%位于二线城市,17%布局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为了吸引更多加盟商,幸运咖公布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特定扶持政策,这些城市的加盟商免收两年的加盟费、管理费和培训费,单店减免可达34000元。
然而,幸运咖要达到年内万店的目标并不轻松。截至7月底,幸运咖全国门店数量达到7000家,还需要开出3000家门店,平均每月新开约600家店。幸运咖在北京、上海、深圳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1家、6家、11家,尚未深入城市核心。幸运咖还将进一步探索海外市场,今年8月,海外首店将落地马来西亚。
蜜雪冰城的规模效应持续吸引加盟商涌入。2025年上半年,加盟门店数量由去年同期的43197家增长至52996家,加盟商从19310名增长至23404名。但关店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也开始进行闭店优化。近年来随着门店数量的饱和,蜜雪冰城的单店日均零售额呈下滑趋势。为解决单店利润下滑问题,蜜雪冰城开始调整开店策略,整体放缓开店节奏,并出台了驻店政策,鼓励加盟商回归一线。
此外,蜜雪冰城还增加了区域保护距离,两家任意门店的直线距离提升至1000米,以保护老加盟商不受门店密度过高的影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暴露出品牌对加盟商门店的管理漏洞。尽管如此,蜜雪冰城的现金流充裕,较2024年底增加58.5%达176.12亿。良好的现金流和供应链优势足以支撑品牌的短期扩张,但单店盈利下滑、食安风险和加盟商管理等问题仍需重视。作为茶饮巨头,蜜雪冰城需要在快速扩张中守住食安底线,提升单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