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人民日报在“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专版上刊发了马库斯、钟灏松、白士杰三人署名的文章《守护全人类共同记忆》。
今年2月,法国友人马库斯在中国青年钟灏松和法国青年白士杰的陪同下,将其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先生收藏的618张历史照片带到中国,并将这些照片交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纪念馆接收了这些照片并进行了鉴定评估。经鉴定,这些照片洗印于20世纪30至50年代,拍摄地点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青岛、天津、北京、武汉等地。与上海有关的342张照片中,有174张涉及抗战,大量照片直接反映了交战场面及战争状态下的城市场景,包括遇难者遗体、百姓逃难、难民救助、正在燃烧的建筑、军队行动、军事防御等内容。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给马库斯等人的感谢信中写道,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百姓饱受日本侵略者摧残的残酷场景,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真相。
捐赠照片的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此前,人民日报客户端已刊发记者独家采访,详细讲述了618张日军侵华历史照片从巴黎到上海的过程,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618张照片已被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永久收藏。纪念馆方面表示,正在深入开展这些历史照片的史料研究工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共同策划推出《正义昭昭 大道同行——战后审判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展览将于9月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届时,马库斯捐赠的有关上海抗战的历史照片也将同步对外展出。
现征得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马库斯同意,部分捐赠照片内容发布如下:
一张照片背面笔记内容大致为:闸北的居民扬起“风帆”,寻求庇护,拍摄于铁桥上(此桥为外白渡桥)。上海,1937年。
另一张照片背面笔记内容大致为:被轰炸后的闸北一角。上海,1937年。
还有一张照片背面笔记内容为:上海,外滩。1937年。
另外一张照片背面笔记内容为:中国,战争。1937年。
最后一张照片背面印有霞飞路(现为淮海中路)地址。
照片说明均由马库斯、钟灏松、白士杰翻译提供。更多照片请前往吴淞口路813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现场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