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在一家龙头券商投行部工作了几年,今年明显感觉到手头的工作变多了。她主要关注生物医药领域,年内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对这类企业有明显的利好。李信也提到,他所在的券商正在开展内部招聘,计划调配投行人员赴香港子公司,以便抓住港股IPO业务机遇。
今年以来,A股IPO受理数量增加、定增市场回暖,港股IPO亦持续火热,为券商带来了更多业务机遇。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投行总营收超过153亿元,以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口径计算,总收入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约18%。其中,“三中一华”及国泰海通投行业务收入均超10亿元。中信证券投行收入达到20.54亿元,中金公司投行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0%,达到14.45亿元。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黄建中表示,与同期相比,券商投行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在低基数基础上回升,预计随着大盘走强和政策松动,IPO市场将进一步回暖。
今年上半年,A股股权市场活跃。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现金类及资产类)股权融资发行规模7741.36亿元,同比增长347.55%。其中,IPO发行规模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再融资(现金类及资产类)发行规模7367.81亿元,同比增长424.47%。在此背景下,多数上市券商实现了投行业务增收。42家上市券商中有28家当期投行收入增长,占比超过六成。
领先行业的仍是龙头券商。中信证券上半年实现投行收入20.54亿元,为上市券商中该项收入最高者。紧随其后的是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和中信建投,分别达到14.45亿元、14.1亿元、11.86亿元和11.23亿元。一批大中型券商也颇有斩获,如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国联民生和天风证券等。从投行收入变动看,大型券商悉数实现了投行增收。中金公司投行收入大增近150%,招商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和东方证券等该项收入增幅也较为显著。
中小券商里,华安证券、东兴证券和西部证券表现突出。然而,一些小券商面临投行业务“不开张”的窘境,部分券商因前期被暂停业务资格导致年内IPO项目“颗粒无收”。例如,中原证券当期投行收入仅0.0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8亿元。华西证券上半年投行收入0.42亿元,同比下降约13%。
今年以来,港股IPO火热,“A+H”模式升温,也为大型中资券商带来新机会。上半年,港股IPO共完成42单,融资规模140亿美元💵,同比增长713.7%;港股再融资及减持共完成155单,交易规模206.78亿美元💵,同比增长493.3%。具有境外业务优势的龙头券商实现了业务领跑。中金公司拿下了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的港股IPO等多个大单。中信证券也参与了多个港股“大单”,并在半年报中称,包括该公司在内的中资券商加大了香港等地区的业务布局力度。
多家券商表达了对香港市场业务的重视。李信提到,公司业务资源明显向港股倾斜,派了大约20人去香港,薪酬也很可观。但也有顾虑,担心港股IPO的火热能否延续,以及公司在这一块的业务倾斜是否能持续。
除了IPO,今年以来,定增市场也暖意浓浓。Wind统计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有76家上市公司定增落地,实际募资金额达6633.02亿元,同比增长667.7%。其中,“中邮交建”四家大型银行年内合计定增融资5200亿元,是推动定增市场融资金额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定增市场的回暖也为券商投行带来业务增量。中信证券披露,上半年公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承销规模1485.28亿元,并护航“中邮交建”四家国有银行定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