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时发现,兵马俑一号坑内有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洞,从顶部直达坑底,打破了部分隔墙。游客们对此感到好奇,纷纷猜测这个洞的来历和用途。
一些游客表示,听说这个大洞是在2009年至2022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被发现的。网上关于这个大洞的猜测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是盗洞,有人说是古墓葬,甚至还有人猜测这是当时的员工通道。
资料显示,一号坑是秦俑三坑中最大的一个,东西长230米,宽约62米,深度达4-6米,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目前已发掘了4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近2000件,木质战车20辆。1974年3月,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经考古工作者勘探和试掘后确认这是一座大型俑坑。
关于这个大洞的来历和用途,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它是一座墓葬。有游客提到,讲解员曾说这个大洞是一个古代夫妻合葬墓的墓室。还有人称,这是当地一家百姓的祖坟,在秦始皇陵被发现后迁走了。然而,这一说法也引发了疑问:为什么墓葬会选在兵马俑中间?开挖时为何没有发现兵马俑?
据秦帝陵博物院工作人员解释,这个大洞是近代的墓葬,并非盗洞。考古发掘时,专家在三个俑坑里发现了70多个类似的大洞,都是历朝历代的墓葬,最早的是西汉末年,最晚的在民国初期。这些墓葬的具体年代需要专家进一步研判。
谈及一号坑是否被盗掘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研究人员表示,第三次发掘成果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过,推测有人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进行破坏。考古人员推测,能够利用甬道进入俑坑的人可能是参与修建俑坑的工人,这也为项羽破坏秦始皇陵园和兵马俑坑提供了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