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谭女士支付了2万元,在一家公司培训半个月后获得了6份培训证书。然而,由于公司承诺的薪资与实际不符,她选择离职。在后续求职过程中,她被告知这些证书并不被国家人社部门认可。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求职者需要警惕那些声称必须先付费参加培训才能获得工作的机构。证书可以体现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但并不是所有工作都需要证书。根据《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只有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职业资格才具有法律效力,且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其他证书不应与就业创业挂钩。
我国职业资格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两类。按照资格性质又可分为水平评价类和准入类。前者如经济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等;后者如教师资格、医师资格等,这类职业关系到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持证上岗。
入职时要求参加培训是很常见的,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但如果遇到要求先交一大笔钱参加培训的情况,求职者应当提高警惕,这很可能是陷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承担培训费用,对经付费培训才能录用的要求,求职者要格外小心。
近年来,随着新职业的不断出现,一些单位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误导他们花钱考取所谓的“证书”才能入职。实际上,这些证书可能只是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并非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此,求职者在面对此类情况时,一定要谨慎辨别。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证书是否被国家认可,可以通过微信搜索框输入想确认的职业资格名称或关键字进行查询。希望每位求职者都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