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男子6万月租住进甲醛房”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马先生在杭州萧山区租下每月6万元的房子,入住两个月后出现身体不适,经测试甲醛超标2倍。然而房东和中介坚称房子多人住过,不存在甲醛问题,并拒绝沟通退押金。当地相关部门介入后,属地街道、派出所对房东和租客进行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冯先生在北京的租房经历也令人担忧。他通过中介租下一套三居室,交房后因甲醛浓度远超国家标准要求退租,却被中介以“扣39天房租+双倍违约金+不退中介费”相要挟。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维权拉锯战最终通过法院判决追回了损失。冯先生表示,为了健康讨个说法,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数。
随着住房租赁市场规模扩大,被称为“串串房”的问题房源屡见不鲜。这类房屋由炒房客低价收购后用劣质材料快速装修,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被租客称为“隐形健康杀手”。当租客发现问题要求维权时,常遭遇检测报告造假、责任相互推诿、投诉渠道不畅等多重阻碍,维权之路举步维艰。
冯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江苏的马女士也遇到类似问题。她通过中介平台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入住一个月后发现甲醛超标,但中介不认可自行检测结果。最终,在她的坚持下,房东同意退还全部租金和押金。
上海租客夏女士的经历揭示了“串串房”的另一重套路。她通过中介看中一套“装修完晾了一个多月”的房源,交了定金并支付了房租和中介费。准备办理居住证时,才发现之前与之打交道的是二房东,且提供的空气质量合格报告是假文件。经过CMA机构检测,甲醛浓度严重超标。最终中介退还中介费,房东退还房租、押金并报销检测费。
浙江杭州的李女士面对的是更棘手的“个人中介”困境。她通过个人中介租下某小区房屋,入住后发现甲醛超标。多次投诉无果后,她将房东和中介告上法庭。司法介入后,房东妥协退还押金和剩余租金,但中介仍拒绝退款。
上海的周女士也经历了类似的困扰。她通过中介租房,入住后发现甲醛超标,紧急搬离。房东拒绝退押金,还要求她承担50%中介费。最终在法官调解下,房东才退还押金并承担检测费。
为什么租赁市场上有这么多“串串房”?据一位有十余年从业经历的租房中介透露,不法中介和二房东为了节约成本,收房时专挑“老破小”,装修用的大多是建材市场的尾货。在这种劣质材料的堆砌下,室内必然有害气体超标。租客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