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女子维修无人机年入超500万 从销售转行维修开启新商机!9月7日,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特斯联科创园区疆灵科技公司的维修车间,33岁的公司负责人易娟正与技术负责人讨论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的维修方案。隔壁仓库里摆放着50多架等待维修的无人机。在这里,故障无人机从到店到修好只需三天。
无人机出现故障后需要售后维修,通常从邮递到厂、设备检测、维修、寄回,快则一个星期,慢则大半个月。维修流程较长且价格较高,这让此前从事无人机销售的易娟发现了商机。从2022年开始,她转行做起了无人机维保和维修人员培训,一年维修各类消费级和专业级无人机6000多台,年收入超过500万元。
易娟之前在中心城区经营一家无人机销售门店,虽然销售情况不错,但售后服务问题较多。购买消费级无人机的顾客一般在旅游时使用较多,而使用植保、载重吊运、测绘等专业级无人机的顾客对维修时间非常敏感。不少急需用机的飞友向易娟抱怨,只管卖不管修。易娟只能连连道歉,并解释代理商未经授权不能私自开展维修业务。
随着咨询维修服务的飞友越来越多,易娟与丈夫决定转行干无人机维修。她拜师学习无人机维修,走访零部件企业搭建供应链。2022年底,疆灵科技公司正式开展无人机维修服务。第一个订单来自一位老先生,他计划与家人去花博汇景区赏花,临行前试飞时摔断了机臂。易娟团队仅用了不到三个小时就更换了零件并排除了故障,价格也很便宜,让老人十分满意。
渐渐地,疆灵科技公司修无人机又快又便宜的名声在“飞友圈”传开。最忙的时候,一天要维修上百架故障无人机。今年年初,易娟将公司迁至中法生态城,同时开办无人机维修培训业务。落户蔡甸后,中法生态城的企业服务专员还帮助企业申请低空飞行空域。
除了自己干维修,易娟还开设了无人机维修培训班。25岁的河南小伙于艺贺是该企业50余名在学学员之一,已在公司学习了近一个月。他在大学学习的是无人机应用技术,但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在这里,他不仅学习无人机基础维修,还要学习飞控软件调试等。他计划学成后回家乡开一家无人机维修门店。
目前已有200多位学员从培训班成功毕业,其中60多名学员回到家乡办起了无人机维修门店。易娟心中又有了新的目标,计划拓展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维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