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羽毛球的价格持续上涨,从原来的80多元一筒涨到了140元。球友们纷纷表示打球成本增加,甚至有人计算出近三年羽毛球价格的涨幅超过了黄金。曾经的“平民耗材”如今变成了让人肉痛的“打球刺客”。
羽毛球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是羽毛价格的飙升。体育用品公司三才体育的总经理黄瑞华表示,近三年自家品牌羽毛球价格整体涨幅超过50%,2025年比赛用球价格涨幅更是逼近70%。羽毛占羽毛球成本的60%至70%,不仅价格高,质量也有所下降。以前一只鹅的毛可以做两只球,现在由于养殖时间缩短,需要两只鹅的毛才能做一只球。
据媒体报道,在安徽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高档毛片的价格从2023年的0.4元涨到了2025年的0.85元,翻了一倍多。不少中小厂商因拿不到足量毛片而被迫减产,导致球价难以降低。
猪肉价格下跌也影响了鹅鸭养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指出,2024年生猪价格走低,部分产区跌到每公斤14元,猪肉比鸭肉便宜,使得养殖户转养生猪。这导致鹅鸭养殖减少,全国家禽存栏量在2024年末减少了3亿只,下降了4.5%。优质羽毛需要鹅鸭养够时间,但现在养殖户选择快速出栏的白羽肉鸭,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羽毛。
为了稳定羽毛供应,专家建议建立羽毛需求预警机制,提前告知养殖户市场需求,避免盲目转产。黑龙江等地已经采取措施,如给培育优质毛用鹅种的养殖户按存栏补贴,并搭建全产业链。此外,短期可以推行“分级用球”,专业赛事用传统鹅毛球,业余场景用混纺球,后者成本更低。长期来看,行业可以联合高校研发仿生羽毛材料,推动养殖标准化,让厂商和养殖场签订长期协议,按羽毛品质定价。这些措施有望逐步稳定羽毛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