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拼装、改装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近期,多个涉及“爆改电摩”的案件被曝光,引发社会关注。虽然监管部门频频出手,但非法改装为何仍旧屡禁不止?从近期的执法案例可以窥见一二。
多部门联动,严查非法拼改装
今年以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检查电动自行车经营主体2.2万余家次,查处相关案件 76件,并联合公安机关捣毁违规电动车仓储销售窝点2处,查扣违规车辆425辆,查获伪造号牌20余套、刻码机2台,多名涉案人员已被依法刑拘。
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进一步提高了技术门槛:通过增加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设计,从源头上限制改装;同时对电机转速等关键参数严格控制,遏制电动车超速现象。监管部门表示,今后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经营性拼改装及销售不符合标准车辆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车时应认准CCC认证标识,并仔细核对合格证上的型号与整车编码是否一致,避免买到改装车或伪劣产品。
案例一:“爆改电摩”可跑百公里时速
在北京丰台区一处小区附近的胡同内,执法人员经过多日摸排,查获一个隐蔽改装窝点。该窝点租下三间门店,从外表看只是理发店、蛋糕店的后侧,但里面却进行大规模的电动车改装作业。
现场发现,改装人员正在为顾客“升级”刹车盘、避震器等部件,并根据订单提供包含电机、控制器等配件的完整改装方案。一旦完成,“白牌电动车”即可轻松达到时速100公里,堪比摩托车,却无需驾照和牌照,极大增加道路风险。
案例二:违规“电池升级包”暗藏火灾隐患
在丰台区另一家电动车销售门店,执法人员发现一个隐蔽仓储间,里面堆满外包装完好的“电池升级包”。这些设备可以安装在脚踏板下方,使车辆同时搭载两块电池,从而提升续航里程。
然而,这种改装极易造成电路过载,引发电池自燃甚至爆炸。执法人员指出,此类非法改装大多迎合快递、外卖骑手的高强度需求,但带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案例三:加装高压电池接口埋下爆炸风险
在朝阳区某门店抽检时,执法人员发现该店私自为电动车加装60V电池扩展接口,以满足用户更换更大电池的需求。
看似提升续航,但却违反了强制性国家标准。这种行为不仅使车辆电路系统超负荷运行,容易导致电池鼓包、起火甚至刹车失灵,更严重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为什么非法改装屡禁不止?
尽管监管不断收紧,但非法拼改装仍旧活跃。原因主要有三点:
用户需求推动:外卖、快递行业对高续航电动车有迫切需求,而正规产品难以完全满足。
改装成本低廉:一些小作坊通过拼装零件、加装电池即可收取额外费用,利润空间诱人。
监管难度大:部分窝点隐蔽性强,改装行为伪装成维修,执法人员取证难度较高。
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看似是满足用户续航和速度需求,实则埋下巨大隐患:车辆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电池过载,更可能引发火灾。随着新国标落地,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但更关键的,是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不贪图一时便利,不给不法商贩可乘之机。